有趣的心理学效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无时无刻不潜藏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些心理学词条也许听上去有些陌生,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 中国论文网 /6/view-7170423.htm   心理学无时无刻不潜藏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1.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启示: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成绩好,就样样都会好;孩子成绩差,就觉得他一无是处。可孩子也是人,他的闪光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需要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只拘泥于成绩这一个维度的评价。否则,会让更多的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真正内涵――“爱”。   2.蝴蝶效应:   原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启示:   在生活中也是同样,我们早上早起半小时,可能会给一天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久而久之,会演变成一场“革命”。而如果我们开始推诿、抱怨,还不加以及时调整,结果可能就是一场“风暴”,最终摧垮我们的身心。   3.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可以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来形象地说明: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块儿,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几经折腾,两只刺猬拉开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呼,可它们却睡得甜乎乎的。   启示: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这在那种混合大办公室里特别容易体现。当有人试图靠近我们时,如果超过了社交距离(大概是120~360cm),我们都会敏感地逃开,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亲密距离,只能对很少一部分人开放,其它人一旦触碰,会激起我们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4.从众效应:   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这种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   启示:   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我们将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不过,我们也同样可以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等舆论阵地宣传正面和积极的消息和事例,引导人们健康生活,保持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从众效应。   5.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来源于阿基米德实验中对浮力定律的发现。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坐进澡盆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启示:   有时候我们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6.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就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   启示:   暗示效应一般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实现,例如: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   动作暗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肢体语言”。假如同事跑步到我们身边,话还没说,我们就已收到了他们急切的暗示,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到底发生什么了?”   表情暗示:当我们和他人交流时,如果对方是微笑着注视着我们,那么我们对对方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7.破窗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