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里的进化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院里的进化论.doc

后院里的进化论   从我的书架前走过,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里有相当多的书籍是关于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比如,《北美西部鸟类名册》《新热带哺乳动物自然史》《加利福尼亚草类野外工作指南》,另外还有关于动物头骨、羽毛以及追踪野生动物的书籍。快速翻阅,会看到各种趣味小知识,以及让人吃惊的事实。犀鸟巨型的喙真的只是用来进行温度调节的?所有的蛞蝓都是雌雄同体?河狸一生只选择一个伴侣?这些有趣的事实,让我在泡澡的时候,无暇阅读那些花边新闻小报。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野外指南会把事实弄错:按照他们描述夸张的信息和图片,我后院里的美洲知更鸟跟飞越亚利桑那州山脉,或者沿着英属哥伦比亚飞行的知更鸟没什么区别,知更鸟就是知更鸟。大多数人都把物种看作一个单一的概念,即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体,就像约翰?詹姆斯?奥杜邦油画里画的那样,可以用一种模样总结。但事实要精细得多。   在一个物种形成之前的一段时期,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生物个体之间会产生无数变化,这些变化会一个基因接一个基因地把它们从祖先物种变成新物种。自从亚里士多德时期以来,在哪一个节点处这些变化累加起来可以区分新的物种,一直被争论不休。让事情更加复杂的,是我们用来描述物种的基本实验――是否能够产生可生育的后代――最多也只能说是勉强站得住脚。我们知道,当灰熊和北极熊交配,或者郊狼和狼交配,会产生具有双亲特征的杂交后代。因此, 有26种不同概念来角逐物种的定义,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与其说物种是由具有一组固定特征的个体组成,倒不如说这些特征是一个变化着的连续体中的一组暂时性集合。野外指南将物种特征的多样性掩盖,是因为它们不但数目庞大,并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想要把它们记在纸上,实在是不可能的。 格纹蛱蝶 正常的白桦尺蛾(上)与污染区的白桦尺蛾(下)   长期以来,科学家对同一个物种中的惊人多样性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他们认为这些多样性反映的是百万年中不断进化的结果。根据20世纪40年代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的说法,这种区分通过地理隔离,在一组个体和同一物种中其他个体间得到加强。所谓地理隔离,指的或许是一座山脉,或许是一片沙漠,这使得不同地方的个体之间无法进   行交配生育,经过漫长的地质时间,形成不同物种。如果没有这种隔离,基因流动将会肆无忌惮。但是这种隔离一旦持续下去,就会使不同群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口炸弹》的作者保罗?埃尔利希,和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同事彼得?雷文一起,向迈尔关于物种形成的定义发起挑战。他们研究了加利福尼亚州碧玉岭生物保护区的格纹蛱蝶,很快就发现,他们研究的不是单一的群体。通过多年对蝴蝶的捕获、标记、再捕获,他们证明,在50公顷的适宜生境内,整个格纹蛱蝶种群由三个不同的群体组成,这些群体虽然邻近,但是几乎没有相互交流。   1969年,埃尔利希和雷文在一篇经典文献中提出,基因流动并不像迈尔和他的支持者坚持认为的那样,而是可预见并且无所不在的,并因此造成同一个种群中相邻近的群体具有同样的进化趋异特性。他们同时声称,地理隔离和基因流动对进化趋异的作用并没有自然选择那样重要,配偶选择、天气、疾病和捕食这些因素,使得更加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存活,并且传递它们的遗传性状。例如,埃尔利希和雷文提出,如果没有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的种群会保持不变,而在其他情况下,自然选择的作用会盖过基因流动。   埃尔利希和雷文并不是最先发现邻近群体间的进化趋异现象的人,只不过他们的观点得到了严密的野外考察工作的支持,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注意。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工作的约翰?汤姆森是一名顶尖的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他解释说,20世纪的生物学家注意到了邻近群体之间进化趋异的证据,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把研究重点放在这上面。“最普遍的情况就是说‘啊,这真有趣’,然后去关注其他问题。”汤姆森说。   在数十年间,支持这一现象的证据已经堆积如山。在南加州,有两种居住地仅隔数米的竹节虫,它们具有不同的外观,分别适应了不同种类的树丛。在康涅狄格州,相隔百米的蝾螈在行为模式和进食偏好上也不相同。与其他同类相距仅10米的车前草,产生了更好抵御真菌的适应性。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暗斑钝口螈(上)与斑点钝口螈(下) 奥林匹亚牡蛎又名浅黄牡蛎,分布于北美太平洋沿岸。   在海洋中,科学家把种群看作一个没有实际边界的单一生物群体――随着海洋环流漂流数周的幼虫,可以造成广泛分布的强基因流动。尽管如此,在相距仅50米的地方,也有许多具有不同适应性的群体。最近的一篇综述列举了59例记录进化适应性的研究,而海洋生物学家曾经一度认为这种适应性的实例并不存在。“历史上认为海洋系统中不存在局部适应性的观点已经被抛弃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海洋生物学家埃里克?桑福德说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