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doc

谁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   摘 要: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中沃伦斯基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不同视角深刻剖析造成悲剧真正所在。   关键词:感情真挚 转型中的矛盾 时代悲剧 性格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后半叶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出身贵族家庭,在大学期间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他勤勉笔耕,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气势恢弘、卷帙浩繁的长篇巨著,如1863-1869年创作了《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创作了《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了《复活》。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赞誉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由于托尔斯泰思想信念与生活方式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折射反映到他的作品与所塑造的人物想象身上,以至于后人对于安娜、渥伦斯基、聂赫留朵夫等艺术形象的看法莫衷一是,历来颇多争议,或许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因为托尔斯泰本身思想的不确定性,才造就他文学艺术上的辉煌成就,才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的“这一个”。   渥伦斯基是《安娜?卡列尼娜》中一个重要人物,但历来人们多对他持批判及否定态度,认为渥伦斯基是置追求爱情、要求个性解放、富有反抗精神的书中女主人公安娜于死地的罪魁,是他把安娜向死亡的深渊推了一掌。虽然他在对待恋爱、爱情问题上,追求有限度的独特性,但他对安娜的爱慕和迷恋,只是由于安娜的美貌与其自身的虚荣心使然,他的骨子里依然是隶属贵族的,对爱情、对生活都是极端颓废和不负责任的。渥伦斯基伤害了吉提,逼死了安娜,不管是未嫁的少女,还是已婚的少妇,都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幸福。安娜全身心投入的爱情,最终是一个破灭的幻影。初读此书,对此评价深以为然,恨极渥伦斯基其人,但再次细读《安娜?卡列尼娜》后,掩卷长思,却又开始更多地对渥伦斯基倾注了同情与理解,其实他并非真如某些评论所描绘的那样是个扁平苍白、面目可憎的反面形象,相反,他的无奈、他的痛楚决不逊于安娜,实有难言的苦衷,他与安娜一样,同样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塑造的一位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在书中,渥伦斯基还未出场,读者就已从安娜的哥哥奥勃朗斯基的口中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奥勃朗斯基是这样对他的朋友列文介绍的:“渥伦斯基是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渥伦斯基伯爵的儿子,是彼得堡花花公子的活标本……非常有钱,人又长得漂亮,交游又广。他在宫廷担任武官,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小子。不仅心地善良,我到这儿以后还发现他很有教养,又很聪明,是个前程远大的人物。”并且“据我了解,他爱吉提爱得入了迷”(因为列文爱恋吉提)。紧接着,在吉提的家中,作为情敌的列文看到了渥伦斯基,文中这样描写:“他(列文)要在渥伦斯基身上找出他的长处和迷人的地方并不困难。这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渥伦斯基是个个儿不高、体格强壮的黑发男子,相貌端正英俊,性格刚毅而又和蔼可亲。从他的面孔到身材,从他剪得短短的黑发,刮得光光的下巴到宽舒的崭新军服,一切都显得落落大方,雅致洒脱。”英俊、彬彬有礼而又前程远大的渥伦斯基轻易地占据了十八岁少女吉提的心,并为此拒绝了列文的求婚。但渥伦斯基与吉提的交往,只是抱着近似游戏的想法,他认为:“结婚这件事他永远是无法想象的。他不仅不喜欢家庭生活,而且从他们这批单身汉的观点看来,成立家庭,特别是做一个丈夫,是很别扭,很不习惯,简直是十分可笑的。”对于吉提对他的愈来愈依恋、愈来愈沉迷,他想到的只是应该采取些防范措施,而不是如何去负责任。直到遇到安娜,他的感情和生活才起了真正的改变,漂泊无定的情感终于有了停靠之所。在车站他邂逅了安娜,“目不转睛地瞧着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微笑着”。从此他们相识、相知、相恋。他真诚痴狂地爱着安娜,在安娜面前,吉提惊异地发现“他那一向坚定沉着的风度和泰然自若的神情到哪里去了?不,现在他每次对她(安娜)说话总是稍稍低下头,仿佛要在她面前跪下来,而在他的眼神里却只有顺从和惶恐”,爱情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而神奇啊!花花公子的活标本渥伦斯基像是脱胎换骨一般,变了一个人。为了安娜,他从军旅退出,放弃了大好的功名前程,改邪归正,不再吃喝玩乐,把全部的感情奉献给了心爱的人;为了安娜,他不怕世俗的成见和杀人的舆论,不惜背叛“浑然一体”的整个彼得堡上流社会;为了安娜,他毅然抛弃在俄国的一切与安娜离开祖国,隐居乡间。事实上,像渥伦斯基这样感情真挚的青年在贵族中是不多见的,安娜之所以解开心锁,接受渥伦斯基爱的原因,也正是为初次见面他因铁路工人惨死而慷慨解囊的善良之举所感动,才被拨去压在她心头上的那块积雪,强自压抑的爱之火开始熊熊燃烧。纵观整部作品,应该承认,渥伦斯基对安娜的追求最初亦有他那贵族青年的虚荣心在作祟,认为“追求已婚女人,并且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去把她勾引到手的男人,决不会成为被笑话的对象,相反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