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感修辞手法的几种常见类型对于中学生而言,在高中语文必修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中,会首次遇到通感的修辞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光和影乃是视觉,名曲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通感艺术,将现实的感觉与想象的感觉进行连接,创造新的艺术形象,让读者从中感知到无穷魅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这种修辞手法,下面我将平时的总结进行叙述,希望通过详细的举例,让学生直观、全面的学习通感,从而更深的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情达意。通感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一、由听觉移到视觉所谓眼见为实,视觉是最直观也是传达性最强的感受。我们见到的东西往往更为真切,用视觉描绘将会达到深刻的体验。1.女子们朗朗的笑声,像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钢焰《绿叶赞》)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江河《星星变奏曲》)例1由听觉感觉到的“笑声”,移到视觉感觉到的“波纹”,通过层层波纹的延伸感,描绘出工地上一片欢乐之景。例2用“闪闪烁烁”“朦朦胧胧”用隐隐约约的视觉体验来形容声音时断时续、虚无缥缈的真切感受。二、由听觉移到味觉3.这是妈妈的歌声,妈妈的歌声多么甜蜜呀!4.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甜润、舒畅,听起来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明湖居听书》)例3用甜蜜描写妈妈的的“歌声”,展现出温馨美好的亲情。例4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但声音的优美给人带来用嘴品尝人间美味的感觉,其中的愉悦与欢畅无疑让作者感同身受。三、由视觉移到味觉5.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的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迟子建《原始风景》)6.画框里少年的笑容,质朴温馨,蜜糖般甜美。7.一个调皮的笑,可真耐人咀嚼,许多天过去了,我还未解清味道,让它像颗冰糖慢慢溶化在心上,可同豁丝丝的泉水,悄悄在岩层下流淌。(穆仁嘴《调皮的笑》)例5把黎明时看到的天空的颜色,移到品尝到的味道上,把眼前之景写活了,使人感受贴切。例6用“蜜糖”般的味觉感受去形容“笑容”,体现了少年笑容的灿烂。例7作者把视觉和味觉沟通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一个初恋者感情的潜流。四、由视觉移到听觉8.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钱钟书《围城》)9.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10.这些小钟儿似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秦牧《花城》)例8由视觉感知的“笑意”移到听觉感知的“余音”,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方鸿渐为唐小姐痴情的情态。交响乐是一场恢宏绚丽的音乐盛宴,例9中把自己在长江三峡中一天航行所看到的美景感受,用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诗情画意中陶醉和对三峡壮丽景色的迷恋。例10把视觉上的“花朵”与听觉上的“声音”沟通起来,把事物的无声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五、由视觉移到触觉11.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杨朔《荔枝蜜》)12.暮色灰黄而凉爽,本来就宁静的黄昏,静止了一般。(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13.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例11由视觉感知的“蜜蜂”移到触觉感知的“疙疙瘩瘩”。例12“暮色”可视不可感,“凉爽”是触觉效果移用于视觉。例13在视觉“日色”这个名词上,用“冷”这个形容词,从人的触觉上去描写,把景物写活了。六、由视觉移到嗅觉14.“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诗人把“雪花”与“春风”联系起来,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视觉通于嗅觉,写出了层次丰富,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七、由嗅觉移到听觉15.花园里芬芳的香气幽幽袭来,仿佛那低沉的筝鸣,慑人心神。将嗅到的“香气”用听到的“筝鸣”来形容,这是嗅觉到听觉转化。八、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除去上述的各感官之间的转换,还有将多种综合的运用,这样的多重感官交错,效果往往也更丰富具体。如郭风《叶笛》中描写的“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用听觉,将花香的嗅觉和明媚的视觉相互交错,传达出一曲悠扬,撩人情思的笛声!还如鲁彦的《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温柔”的触觉,“芳醇”的嗅觉,“微风拂过琴弦”的听觉,以及“落花飘零在水上”的视觉,融为一体,海的形象鲜明的跃然纸上。★作者单位:陕西镇安中学。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英语_Module11Unit1Theytouchnose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VIP
-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总结(详版).doc VIP
- ISO 37000:2021《 组织治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3:“5概述”.pdf VIP
- 脂类代谢I-脂肪代谢.PPT
- 初中英语《Body language》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VIP
- ISO 37000:2021《 组织治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6:“6治理原则”之3:“6.3战略”.pdf VIP
- 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最新版.doc VIP
- ISO 37000:2021《组织治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14:“6治理原则”之11:“6.11长期生存能力和绩效”.pdf VIP
- 新22G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docx VIP
- 17R410 热力管道直埋敷设.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