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达国家不同能耗模式及节能税收政策研究.pdf
2007年第5期 税务与经济 No.5 Sept.15,2007
(总第154期) Taxation and Economy (Serial No.154)
※料 料 料 料 料 *睐 ※
税务研究
崇带崇带崇带崇带崇带崇谱岽豢
发达国家不同鹾耗檩式及节鹾税收政策研穷
钟希余,谈 敏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史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能耗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能耗
模式;二是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低能耗模式,不同能耗模式的形成与这些国家的税收政策密切相关。我
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适当调整现行税制,开征部分新税种,构建一套科
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税收体系。
[关键词]能耗模式;节能税收政策;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339(2007)05—0096—0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增长。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我国GDP总
量仅为3 624.1亿元,2004年增长到了136 875.9亿元…。然而在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GDP的快
速增长伴随着大量资源的消耗。“十五”期间,我国GDP增长了57.26%,然而能源消费却增长了67.
82%【11
。 而从单位GDP能耗来看,国家发改委的官员称,我国2005年的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
倍,是OECD国家和地区的4.3倍,更是日本的9倍。当前我国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明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本文从发达国家的几种不同能耗模式出发,分析
发达国家的节能税收政策,从而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借鉴。
一 、 发达国家几种不同的能耗模式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英、法、德等国都是典型的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起步的时间以及各自的国情不
同,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能耗模式。表1是1997—2003年间美国、英法德三国
平均以及日本人均GDP和人均一次能源①消费量的数据。
表1 美国、英法德三国平均以及日本人均GDP和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比较
年份 美国 英法德三国平均 日本
人均GDP 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 人均GDP 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 人均GDP 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
1997 29 237 2 2O6.7 26 233 266.4 44 302 507.5
1998 3O l13 2 220.9 26 9o2 268.6 43 692 5o2.2
1999 30 965 2 258.9 27 530 267.5 43 653 508.8
2Oo0 31 730 2 31O.7 28 342 269.7 44 799 515.9
2o01 31 466 2 254.8 28 681 273.3 44 924 514.8
2002 31 891 2 296.7 28 863 269.5 45 029 5O6.6
2o03 32 514 2 297.8 28 957 272.0 46 223 5o4.8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经济统计年鉴2004~2005)数据整理而成。
注:人均GDP单位:美元(按1995年美元不变价);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单位:百万吨标油。
数据表明,1997~2003年三个地区的人均GDP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美国在这7年间增长了3 277
[收稿日期]2007—04—23
[作者简介]钟希余(1975一),男,湖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