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裁判原则的法理学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证据裁判原则的法理学分析.pdf

2007年第3期 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季刊) No.3.2oo7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 (总第7期) Social Science(Quarterly) (General No.7) 证据裁判原则的法理学分析 戴 颖 (贵阳学院 马列部,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证据裁判原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是历史发展到文明社会的产物,在诉讼历史上证据原则的 形成是由证据规则、诉讼模式和证明标准相关的制度作用的结果。从历史的、哲学的和价值论的角度分析可 以充分论证证据裁判原则的合理性,必要性。 关键词:证据裁判;法的价值;法理学 中图分类号:D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o7)03—0037—04 A Jurisprudence Analysis of the Evidence Judge Principle DAI Ying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 Studies,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5,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the principle of evidence judgment is the outcome of civilized socie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vidence principle in history is the result of evidence rule,lawsuit model and evidence standard.The reasonability and necessity of jud6ng e~dence can be adequately proved from perspectives of history,philosophy and axiology. Key words:evidence judge;value of law;jurisprudence 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应有内涵 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以达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的,是人类进行刑事诉讼永 恒的理想。在人类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的进程中,证据裁判原则从古至今一直倍受 关注。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法治社会尚未建立,法律作为控制社会的手段,其自身地位由于受到宗教、道德 等因素的冲击尚属赢弱,又兼有法官专权擅断、枉法裁判等情势削弱的时期,证据裁判尚不能称之为严格 意义上的法律原则。 J这一点,仅从我国法制史上“引经决狱”、“论心定罪”、“以情折狱”等现象的存在以 及封建官吏漠视法律、“法外用刑”的状况便可见一斑。证据裁判,作为一项法律原则,真正得以确立和发 展还是在历史的车轮驶入近现代以后。“刑事裁判,应凭证据,即采所谓证据裁判主义,已成近代刑事诉 讼之一定则”,并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对此,有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地进行了规 定,如日本、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等。有的国家虽未在法律条文中就证据裁判原则作出类似于上述的表 达,但对有关证据及其收集、审查和判断的规则作了详尽规定,使我们有理由确信,证据裁判原则已成为该 收稿日期:2007—05—21 作者简介:戴 颖(1981一),女,贵阳学院马列部教师,从事法律基础教学与研究。 一 37— 国相关立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如英、美等国。需要指出的是,从上述这些国家的相关理论和立法来看,现代 证据裁判原则并非一个简单而抽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