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层螺旋 CT 双低剂量扫描在肺动脉 CTA 中的应用研究.pdf
doi:10.3969/j.issn.1002 -7386.2015.24.017 · 论著·
多层螺旋 CT 双低剂量扫描在肺动脉 CTA 中的应用研究
王祺 马荣希 李晓辉
作者单位: 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医学
影像中心
【摘要】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25 kg/m2 患者,使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肺动脉 CTA 检查的图像质量
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行肺 CTA 的连续 4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每组 20例。 A 组:管电压 100 kVp,对比剂使
用 290 mg I/ml;B组:管电压 120 kVp,对比剂为 370 mg I/ml。 使用后处理系统进行图像重建。 2 组其他扫描参数一
致。 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同层面脊柱背侧肌肉及胸前空气的平均 CT 值,计算出对比噪声比及信噪比,计算
辐射剂量(ED),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 5分法目测评价图像质量。 结果 A 组图像的 CNR(22.88 ±3.89)低于 B 组
(23.61 ±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 组的 SNR 和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2.9 ±2.8)Hu 和(4.52 ±
0.40)分,B组为(24.0 ±3.3)Hu 和(4.54 ±0.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 组辐射剂量[(4.7 ±
1.3)mSv],B组[(5.7 ±1.7)mSv],前者降低约 20%。 结论 多层螺旋 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使用低管电压结合
低浓度对比剂扫描,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肾病发
生的可能。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辐射剂量;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中图分类号】 R 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7386(2015)24 -3735 -03
肺动脉血栓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的血栓栓子堵塞
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综合征。 其发病率
在逐年升高,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发生误诊、漏
诊[1,2] 。 近年来肺动脉 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
giography,CTPA)检查以其方便及诊断准确成为临床
首选检查方法。 但是扫描时受检者吸收的辐射剂量和
高浓度对比剂的应用,使身体健康面临潜在危险,辐射
剂量的使用可增加患癌风险,而高浓度对比剂的应用
可引起对比剂肾病,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这些可能性
使受检者在检查面前停步不前。 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
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及浓度,是越来
越多医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低管电压结
合低浓度对比剂,对肺动脉 CTA 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
量进行评估,探讨肺 CTA诊断剂扫描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40 例 2014 年 4 月至 2015 年 2
月在我院行 CTPA 检查的患者,其中男 18 例,女 22
例;年龄 30 岁~72 岁,平均年龄(49 ±13)岁。 将其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例。 入选标准为体
重指数(BMI)≤25 kg/m2,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肝肾等
重要脏器衰竭。
1.2 方法 采用 Philips 公司 ICT256 层螺旋 CT 扫
描。 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顶部至横膈部,试验组管电
压 100 kV,自动调制管电流 100 ~300 mas,0.5 s/rot,
pitch 0.99,层厚为 1 mm,层间距均为-0.5 mm。 对比
剂使用 290 mgI/ml,用量 35 ml。 注射速率 5 ml/s,注
射后追加 40 ml 09%氯酸钾溶液。 扫描增强延迟时间
通过智能追踪的方法获得。 感兴趣设定在主动脉弓上
上腔静脉水平,当 CT 值达到 150 Hu 时进行触发扫
描。 对照组管电压 120 kV,造影剂使用 370 mgI/ml,
其余扫描条件同 A组。
1.3 图像后处理 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后
处理工作站,对 2 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 由 2 名影像
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进行评价。 测量主肺动脉干及
其左右分支 CT值,取其平均值,再测量相同层面脊柱
背侧肌肉及胸前空气的 CT值,计算平均值,记录图像
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SNR=患者肺动
脉的平均 CT 值/背景噪声(胸前空气平均 CT 值),
CNR=(患者肺动脉平均 CT 值 -脊柱背侧肌肉平均
CT值)/背景噪声。
1.4 图像评价 将扫描得到的肺动脉图像进行多平
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后
处理,并进行5 分制图像评价[3] :标准是肺动脉全程强
化均匀,无伪影,图像清晰,边缘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