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汉代乐府民歌产生与流行.pdfVIP

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汉代乐府民歌产生与流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汉代乐府民歌产生与流行.pdf

当代音乐2016年 1 0月 号 (上) MODERN MUSIC 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汉代乐府 民歌产生与流行 高 颖 [摘 要 ]关 于 汉 乐 府 ,历来学者均做过诸多研究,其研究角度多集中在乐府本身。本文从音乐社 会学的视角入手,运用音乐社会学相关理论,对汉代乐府民歌的生产与流行进行梳理,力图从不同角度 认识汉代乐府民歌。 [关键词]:汉代;乐府民歌;生产;流行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1007-2233 (2016) 10-0087-02 关 于 “乐府”,我们不陌生,其含义是演变的。汉代所 谓乐府是指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 始意义,到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 叫 “歌 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一 变而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了。《文心雕龙》中 提 到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可视为这一演变的标 志之一。六朝时,乐府虽作为一种诗体,着眼还在音乐上。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比如中唐时期的白居易《新乐府》, 未人乐,却名为乐府,可见这时的乐府似乎已成为现实诗 了。汉乐府民歌作为我国两汉时期不可忽视的一种音乐文 化,在当时彰显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繁兴源于何因? 笔者力图从社会学视角探寻之,固然会挂一漏万,但求多 角度对这一音乐文化做一理解。 首先,两汉时期的音乐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汉乐府民 歌的繁荣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乐府机构的大规模建立上。 设立乐府机构的记载,最早见于秦朝。据 《汉书?百官公 卿表》记载,秦 朝 的 “奉常”,汉景帝时改为“太常”,其 属 官 有 “太乐”;秦 汉 的 “少府”,属 官 有 “乐府”。汉武 帝时期能够建立起如此庞大的音乐机构与其逐渐形成发展 起来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 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巩固和发 [收稿日期]2016—06—26 [ 作 者 简 介 ] 高 颖 (1979— ) , 女,辽宁沈阳人,硕士,沈 阳音乐学院讲师。(沈阳 110000) 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又采取了许多重大的措施和行 动。汉武帝仿效周朝采诗的旧例,在宫廷大规模建立起了 专门研究音乐的机构乐府,出现了专门的音乐从职人员, 这才使得民间的俗乐有机会走进宫廷。 可以说,汉代乐府机构的大规模发展对古代宫廷音乐、 大众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赵敏俐在《周 汉诗歌综论》中指出: “汉武帝利用‘新声变曲’为郊祀 之礼配乐,客观上等于承认了从先秦以来就一直难登大雅 之堂的世俗音乐一一新 声 (郑声)的合法地位,这为其在 汉代顺利地发展铺平了道路。从音乐生产的角度讲,是借 助了官方的力量,推动了从先秦以来就已经产生的世俗音 乐一一新 声 (郑声)的发展。”汉武帝以活泼的郑声充实 贫乏的雅乐,是有文化革新意义的进步举措。正是这一时 期统治者对民间俗乐的宽松态度,使得乐府民歌有了广阔 的生存发展空间,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 民歌得以集中、记录、流传。尽管众多含有强烈批判性质 的民歌诗谣流离散失,但客观上我们不能否认汉代统治者 对当时汉乐府民歌的繁兴所起到的积极政治作用,这应当 是汉乐府民歌大力发展的积极的社会政治基础。 其次,汉乐府民歌在音乐生产创作环节上,表现出生 产的社会适应性和生产主体的多层次性,充分表明了汉乐 府民歌在汉代宫廷、市井间的流行与发展。汉代,乐府的 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作为宫廷的音乐机构,统治者可以 通过该机构将文人的诗配以曲谱演奏弹唱或创作新的歌舞; 二是汉乐府有别于后代,也是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一一民 87 当代音乐.2016年 10月 号 (上) 歌的搜集丨通过搜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词或创作与 改编音乐,编配乐器。《汉书》(卷二十二)中记载:“(武 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 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 律吕。”可见,在朝廷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下,当时杰出的音 乐家、文学家像李延年、张仲春、司马相如等都参与到了 汉乐府民歌的搜集与整理制作中来。根 据 《汉书?艺文志》 记载,西汉时期乐府采集收录的各地俗乐大致包括《吴楚 汝南歌诗》15篇、《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9 篇、《邯 郸河间歌诗》4 篇、《齐郑歌诗》4 篇、《淮南歌诗》4 篇、 《周谣歌诗》75篇等等。 可见,乐府民歌在其生产主体上表现出了多层次性。 据文献记载,汉代的采诗范围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这恐 怕已超过了周代的采诗范围。来自市井街陌的讴谣,其创 作主体当然是市井的黎民百姓,所 谓 “艺术源于生活”;而 汉代的采诗机构乐府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