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第8版)2-职业中毒概述、铅中毒.pptVIP

《卫生学》(第8版)2-职业中毒概述、铅中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诊断及处理原则 慢性铅中毒诊断依据: 确切铅接触史; 车间空气测定 临床症状:贫血、腹绞痛、周围神经炎 实验室检查:尿铅增高,δ-ALA、CP-U增高; 嗜多性红细胞增多。 我国现行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GBZ37-2002) 观察对象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铅中毒分级 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尿铅≥0.34μmol/L(0.07mg/L、70μg/L)或0.48μmol/24h (0.1mg/24h、100μg/24h); b)血铅≥1.9μmol/L(0.4mg/L、400μg/L); 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μmol/L (0.3mg/L、300μg/L) 而<3.86μmol/L (0.8mg/L)者。 ?处理原则: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 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 观察对象 1.血铅≥2.9μmol/L(0.6mg/L、600μg/L)或尿铅≥0.58μmol/L (0.12mg/L、120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 中毒: a)尿δ-ALA ≥61.0μmol/L(8mg/L)者;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μmol/L(2mg/L、2000μg/L); 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 ≥2.91μmol/L (13.0 μg/gHb);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2.诊断性驱铅试验: 尿铅≥3.86μmol/L 0.8mg/L、800μg/L) 或 4.82μmol/24h (1mg/24h、1000μg/24h) 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处理原则: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 轻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腹绞痛; b)贫血; 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处理原则: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治愈后可恢 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铅麻痹; b)中毒性脑病。 ?处理原则:必须调离Pb作业、给予积极治疗和休息 重度中毒 我国现行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主要有以下变化: 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尿铅指标由原0.39μmol/L(0.08mg/L)调整至 0.34μmol/L(0.0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0.39μmol/L (0.08mg/L)调整为0.58μmol/L (0.12mg/L),以减少假阳性。 3.对原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起点作了较大的修改。既体现了单项指标的作用,也突出了多项指标综合诊断的重要性,使诊断更趋合理。 (七)铅中毒的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金属络合剂驱铅治疗: 依地酸二钠钙(注射) 二巯丁二酸钠(注射) 二巯丁二酸(口服) 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 次选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 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对症治疗:铅绞痛发作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以缓解。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 补充维生素等。 观察对象也可酌情进行驱铅治疗 (八)铅中毒的预防 1.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 2.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铅。如用钛白代替Pb白制造油漆。 3.降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改革工艺、控制熔铅炉温、加强通风及烟尘的回收利用,防止铅烟、铅蒸气、铅尘的扩散。 4.加强个人防护,定期检修、检查. 5.健康知识教育 重 点 铅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中毒机制 铅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的特效药物及诊断处理原则 * 第七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 第七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 业性肿瘤(occupationaltumor)或职业癌(occupationalcancer)。能引起职业性肿瘤 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carcinogen)。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 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职业性致癌因素中最常见的为化学性因素。职业肿瘤的 历史可追朔到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ercivalPott首次报告扫烟囱工的阴囊癌, 其后陆续发现职业性致癌物质或致癌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