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

学兔兔 176 管理施工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4月第4期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 张裕标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21) 摘 要:该文以福建双永高速公路红竹山隧道进 口浅埋段施工为例 ,对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及其综合配套技术在下穿地方 道路中的成功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隧道;浅埋段暗挖;施工技术;龙岩市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3)04—0176—03 标高483m,进 口段 自然坡度 l5。~20。,出口段 自 1 工程概况 然坡度 30。~35。。 红竹山隧道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境 内, 2.2 水文地质条件 设计行车速度 80km/h,行车道宽度 2×3.75m,隧 隧道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隧道洞顶 道为分离式隧道,长645m,纵坡 一0.570%,洞体围 为强一微风化岩,隧道开挖不易发生突水现象,但 岩级别以 Ⅱ一Ⅳ级为主,进出口处为V级 ,红竹山 洞 口地下水位较高,影响洞 口段围岩稳定 ,建议采 隧道进 口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取降水措施,以保证洞 口施工安全。 3 施工方案 3.1 洞 口处理 为确保红竹山隧道进 口段的安全进洞及县道 的正常通行 ,根据实际勘查和隧道进洞 口实际地 质情况 ,采取帷幕注浆的方案进行处理 ,按地表距 洞顶高度确定加固处理深度和范围。具体方案: (1)将进 口段原设计的中空注浆锚杆改为双排 注浆导管,间距为50cmX50cm梅花型布置,长 度为600em;同时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 ,洞 口的地 图 1 红竹 山隧道进洞 口平面布置 图 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0.3MPa的要求,为避免造 红竹山隧道的施工难点在于进 口段下穿603 成边墙和仰拱的不均匀沉降,确保进 口段洞身的 县道路基填方段,地质为饱和富水残坡积粘土,隧 整体稳定性,对边墙顶以下部位以及仰拱底部的 道单洞跨度达 l2.84m,上覆土层厚右线5.25m, 软弱素填土也进行导管注浆进行加固处理,注浆 左线4.41m,既有 603县道公路纵坡达3%。603县 导管间距按50cm×50cm梅花型布置 ,长度为 道交通量大 ,运煤车超载严重 ,水泥路面沉降要求 600cm(见图 2)。 小,施工期间要求不中断交通,成为隧道施工的重 要制约因素 ,且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动载震动大, 控制标准高。 2 工程地质条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