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史学
History and Philosophy
论老子哲学与太极拳之关系
王成武
(邳州市教育局 江苏·邳州 221300)
摘 要 太极理论与老子哲学之间相互影响。老子的尚柔理念被太极拳发挥到了极致,老子的空无之道是太极拳的
灵魂,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是太极拳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老子哲学 太极拳 尚柔理念 空无之道 清静无为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ozi Philosophy and Taichi
WANG Chengwu
(Pizhou Board of Education,Pizhou,Jiangsu 22 1 300)
Abstract Tai Chi theory and Laozi Philosophy influence each other.Laozi‘S soft concept plays to the extreme by Taijiquan,
Laozi’S empty is the soul oftai chi,Laozi’S thinking ofquietism is the ultimate goal oftai chi.
Key words Laozi philosophy;tai chi;soft concept;empty mad;quietism
太极拳被称为哲学拳、文化拳、医拳,内外双修,对于人类 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
养生保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典哲学、古文化中, 之。”老子的崇尚柔弱的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入骨入髓。
老子哲学对太极拳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本文主要从 (1)从打太极拳的整体外形看很轻柔,特别是杨澄甫定架
太极理论与老子哲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出发,对老子哲学与太 的杨氏太极拳,外形上毫无发力动作,如歌似舞,行云流水。
极拳之关系进行论述。 (2)太极拳要求用意不要力,有心练柔,无心成钢。练习
l太极理论影响着老子哲学 太极拳表面轻柔、舒缓,而实际上体内神奇鼓荡,像无形的球
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道德经》。《易经》出 体膨胀,每势落点像原子弹在爆炸,散发着极大的能量。
现五百多年后,老子对于《易经》的辩证思维模式与思想,一定 (3)太极拳作为武术,与其他拳种相比,有着独特的技击
有所感悟和学习,这为他创立自己的哲学理论和辩证学说打 特色——以柔克刚。以柔克刚包含了以静制动和以弱胜强的
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道德经》的理念受到了《易经》的影响。 特点。“抽刀断水水更流”、“滴水穿石”等等都说明“柔胜刚”
《易经》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旬。 的
老子《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老子的空无之道是太极拳的灵魂
阴而抱阳,冲天以为和”的学说。老子在这一章里讲了大道的 太极拳原理源于老子的空无之道。老子对一切事物都认
衍生规律:大道生出了一,一生出了二,二生出了三,三生出了 为有虚有实,而虚松的威力最大,他提到“无有入无间,柔弱胜
万物,这和《易经》里所说的思想大同。大道之无而生出妙一, 刚强。”又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恍兮惚兮其中有
妙一而生出了天地的二,二生出了徼三,三衍生出了宇宙万物。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何谓“惚恍”?我们说大道是一个东
我们从而可以推断出万物都在道中,既然万物都在道中,那么 西,东西应该是有形象的,但是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一个
万物自然会将阴阳理论和道德合在一起。《易经》中太极就是 超乎物质世界的东西,它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无法用概念来涵
我们所说的道,它混沌未开,浑然一体,无所谓两仪,也无所谓 盖,只能用心灵去通达,无法用感官去体验,只能用身心去感
阴阳。阴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融合的,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二 知。对于这种模糊而又深奥的,亦真亦幻的状态,我们称为“惚
者相互排斥,是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