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莩_lI:。拜宅 2016年第8期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晚清学海堂文学教学
翁筱曼
【摘要】晚清学海堂以经史考据和辞赋为教学内容,其文学教学特色鲜明,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充
分体现了学海堂的地域文化身份。这种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策略在晚清岭南的凸显,是时代裂变之际地
方“乡土”认同和“国家”观念重构的投射,亦是历代岭南士人“吾粤”认同不断深化与自觉的表现,是学
海堂身兼书院与地方学术共同体的身份驱使下的文化行为。
【关键词】学海堂 文学教学 地域认同 文学地理学
晚清学海堂与诂经精舍,是阮元手创的两所著名书院,两书院以经史考据和辞赋为教学内容,不以
科举为目的,而举文学复古旗帜,因此,其文学教学特色鲜明,选题自由度相对较高。而学海堂地处岭南,
围绕学海堂形成的学海堂文人群体,不仅成为岭南学术的中心,更以学术交游和著作出版等方式向京城、
江南等地区扩散自身的影响,其文学教学特色鲜明地体现在对岭南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上,充分展现了
学海堂的地域文化身份。与其他书院的课艺文集相比,在文学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色,学海堂
是比较突出的。《中国历代书院志》n】丛书共收录24种书院课艺或文集汇编,从课题中辞赋的比重和地
域文化类型题目的数量来看,学海堂文集的诗赋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内容丰富,对本地文化资源的利
用明显。除阮元外,学海堂前后有八位学长共理,那么,站在历任学长的立场,岭南可供描摹、构筑的
地域文化空间究竟是怎样的?具有哪些地域文化因子?而在地域文化资源利用的教学理念的接受过程中,
应答课题的学海堂学子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地域观照和文化定位?我们以《学海堂文集》为中心,①梳理
学海堂文学教学中所构筑的地域文化空间。
一、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地域文学空间构筑
在中国文学和文论语境中,文学地理不宜简单割裂为文学与地理,而应首先视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整
体。当我们翻开学海堂文集,扑面而来的有历史喧嚣后的尘埃落定、有清新喜人的乡土气息、有粉墨登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晚清学海堂文人群体研究”(12CZW05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翁筱曼,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讲师(广东广州,510006)o
①此处《学海堂文集》指的是学海堂历任学长编撰的四部课艺文集,这四部文集基本收录了学海堂从创立到光绪
年间的课题,分别是阮元编《学海堂集》,道光五年刊本;钱仪吉、吴兰修编《学海堂二集》,道光十六年刊本;张维屏
选《学海堂三集》,咸丰己未年启秀山房刻本;金锡龄、陈澧选《学海堂四集》,光绪丙戌年启秀山房刻本。
-170-
场的乡宦贤达。岭南以外人士读来,有如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世界,引人人胜;岭南人读来,则多了一
层亲切。学长命定课题时,学子应答课题时,以及课题本身,共同构筑起一个地域文学空间,其间的审
美感应与文化传承,呈现出晚清岭南的文学文化风貌。
(一)岭南文学史谱系
考镜源流,既是古代文人著述的目标,又是为自身寻找定位的方式。因此,对岭南文学作通史式回
顾,选取重要的文学史人物为论述对象,就成为学子们追源溯流,为自身在学术链条上找到位置的方式。
而这一过程,亦是地域文学经典的异代接受与阐释过程,形成了晚清岭南学人心目中的岭南文学史。
在学海堂二集中,以《论诗绝句专论粤东诗人》为题,收录了梁梅的课卷绝句十首。【21其一云:“论
古谁稽汉惠年,越讴频奏御池边。谁知诗始萌芽日,已在文坛元帅先。”汉孝惠帝时,番禺人张买“侍
游苑池,鼓榷能为越讴,时切规讽”,【3】此处作者以张买作为粤诗开端。其二云:“岭南诗派曲江开,正
字青莲鼎足陪。海日江春还手写,可知卿相总怜才。”张九龄开岭南诗派的里程碑式地位,既奠定了岭
南诗派雅正的基调,又以一代名相的美名,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以下依次论及晚唐的陈陶,宋代的余靖、
李昴英,明初的南园五先生(孙黄、王佐、黄哲、李德、赵介),嘉靖时的南园后五先生(欧大任、梁有
誉、黎民表、吴兰皋、李时行),万历年间的区大相、邝湛若,明末清初的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
梁佩兰),以及岭南历代许多潜心诗文而未留名青史的诗人。梁梅的十绝,列出了他所认为的在岭南文
学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贡献的岭南文士。学海堂学长黄培芳亦作有《论粤东诗十绝句》H1可参见,由岭
南首位状元莫宣卿开始,至清中期冯敏昌止,黄培芳选择的诗论对象与梁梅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到张九
龄、南园前后五先生、岭南三大家、区大相、邝湛若亦是论述对象。另外,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