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纸和笔.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往事:纸和笔.doc

往事:纸和笔   人世沧桑,岁月如歌,三十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个人的命运更是随之巨变,难忘的事很多:圆了上大学的梦,圆了坐办公室(脑力劳动)的梦,圆了入党的梦,圆了全家“农转非”的梦……在这些众多的“难忘”中,我感到自己追寻纸和笔的往事或许值得一书。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始终都在淘这两样东西,尤其近三十年来更甚。   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捡拾纸烟盒充作草稿纸甚至作业本是家常便饭,两分钱一支的铅笔要用到实在无法再用的地步,对同学们拥有的钢笔更是垂涎欲滴……   记得那时为了把舅舅的心爱之物――一支金星钢笔和一本“首都”日记本弄到手,我不知动了多少脑筋,直到十三岁考上初中那年,才有了比较充分的“理由”强讨恶要夺了过来。可是,那支陪伴我读完初中的钢笔,“文革”开始后被我不慎遗失在“大串连”途中,为此我痛心了好久,而那本日记本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舅舅写在扉页上的“黄文斌”“胜利乡人委”和“一九五七年?6?1”等钢笔字样,至今还是那么鲜艳如昨。   仅有半年私塾学历的舅舅酷爱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受他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我不仅也爱读,甚至很早就爱上了写。为了满足稿纸的需要,我常跟故乡大队的会计、供销点售货员讨纸。因为一向交情不错,这些兄长般的乡亲知道我的爱好,特地将省下来的账簿活页、包装纸等送给我,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去插队远离故乡之后。   当然,上面这些都不足为奇。寒门子弟,哪个少年时代没有一两件这样的事?可是,近三十年来跟我一样煞费苦心淘纸和笔的,恐怕就没有几个了。   一九七八年我参加刚恢复的全国统一高考,有幸成为一名带薪学习的大学生。可是,月薪36块的我既要读书,又要养家糊口,根本无法购买教材之外的任何参考书。为此,报到之日便跟学校大吵了一架。   起因是当时学校规定新生必须买齐所有书籍,我因为买不齐而被拒绝起伙。此即是说,学生因为穷,连吃饭的资格也给剥夺了。我气得发抖,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我将带来的自制练习本翻出来,厉声质问那位办事人员,就凭这些,我能不能抄书、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如果能,我有入学通知书,你们为什么要剥夺我的学习权利?……   我的抗辩声终于惊动了校领导,教务长亲自赶来过问,当得知我的经济窘境,尤其是得知那些练习本都是用工厂包装纸的边角余料自制的后,他被打动了,不仅立即批准我办理起伙手续,同意我可以不买那些参考书,而且当场表示,将以学校的名义为我向原单位争取困难补助。   事后,教务处誊印室的一位老师还单独通知我,教务长特地关照过,我可以去誊印室拣那些印废了的讲义纸。于是,我就常去誊印室挑拣印废了的讲义做草稿纸。我的一本作文本,就是用废讲义纸做成的,因为上面留有写作课的结业习作和课任老师的评语,所以一直保留至今。而学校因作文竞赛奖给我印有校名的方格稿纸,我始终珍藏着没舍得用。   一九八一年大学毕业后,我到了新的工作单位,我的小说处女作也随之发表。为此,新单位的领导、同事都对我另眼相看。这时当然已经不再有纸源问题了,单位里印有各种办公用纸,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可是,却惟独没有我所需要的方格稿纸。我那时月收入虽然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元,足可以多养活一个人,但全家依旧生活在贫困线下,要自己掏腰包买那一块多钱一本的文稿纸,还是多少有些舍不得的。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利用现有条件,土法上马,自己印制。我找来铁笔、钢板和蜡纸,自己刻好蜡纸,然后拿到打字室去,求那里的师傅帮忙印。单位里只有黑油墨,我需要的是绿颜色的方格稿纸,而绿颜色的油墨当时还不好买,只有印刷厂里才有。于是我又到处找同事打听,看谁在印刷厂里有“关系”,然后就托他们设法帮我去弄绿油墨……就是在这样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我油印了一些土气十足的方格稿纸。   由于我的小说处女作发表在上海,那家文学刊物又颇有些名气,因此我这个鼠辈就引起本省作家协会的关注,他们通过母校那儿的地委宣传部,四处打听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邀请我参加他们文学杂志社举办的笔会等活动,我由此便算是跟本地文坛有了瓜葛。往来中,我的唯一要求,便是找他们讨要一点专用文稿纸。作协也好,编辑部也好,虽然都不富裕,但倒也慷慨,尤其是当时的省作协秘书长刘家驹同志,一次就给了我好几本。   我不仅找“关系”讨要文稿纸,而且还在全国各地四处搜寻。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差,从鸭绿江边的丹东,到滇池湖畔的海埂,从北魏的都城,到南国的小镇,从兵马俑到西子湖,从皇城根到北部湾……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也不知几千里,有的地方甚至还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满足出差期间的办公需要,不论是临时落脚,还是公务长驻,每到一地,我都要去淘自己中意的文稿纸,就是那种字数标准、格子印在毛面的粗糙稿纸。   记得一九八二年出差途经上海,拜访完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