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非言语沟通.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1 2008年2月 Journal of Noa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February 2008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非言语沟通 李 新,叶亚玲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网络沟通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网络环境 下的非言语沟通的分类、功能、特点及其与面对面非言语沟通的异同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环境下的非言语沟通,促进网络沟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沟通;非言语沟通;面对面沟通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08)叭一0116.04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 unication Environment LI Xin,YE Ya—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A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0206,China) Abstract:CMC(C0mD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ncludes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assification,function,characteristic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MC environment.And it alSO stud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CMC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FTrF(Face.to.Face Communication).Tll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enhanc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MC environment,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MC;Nonverbal communication;FTI’F 一 、 引言 新的沟通途径,也存在着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方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有学者认为,网络沟通缺乏现实人际交往中不可忽视 人们在沟通时,除了运用语言手段传播信息,还要调动表 的非言语线索。如库尔兰(Culnan)和马库斯 (Markus)在 情、动作、语调、气温、颜色、气味、器物、服饰、时间、空间等 1987年提出了“线索消除论”(“CUeS filtered out theory”),认 多种手段来进行沟通。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 为CMC消除了很多面对面交流中的必要因素,比如面部 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情 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两人间距、环境作用 感、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的途径。 等,将对话置于所谓的“社会真空”中(CulnanMarkus, 非言语沟通符号在沟通中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