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教育名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向“教育名城”

走向“教育名城”江苏省委领导和南京市委领导,倾听南京民众的心声,审时度势,提出了把南京建设成全国“教育名城”的口号,立意高远,令人振奋。 怎么走向“教育名城”?谨陈芜见。 一、星汉灿烂:名牌高中群体化 江苏的名牌大学,主要集中在南京,高等教育质量早已名播海内外。小学教育,经过数十年经营,越发健康、活泼、质朴、多彩,尽显群体实力之优势,国人有口皆碑。所以,从南京市教育全局看,今后5至10年的兴奋中心,应当放在中等教育的奋力提升之上。而关键的关键,乃是在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坚实基础上,创建一批光彩照人的名牌高中,使全中国都仰慕南京市的高中教育质量。 “名牌高中”享誉四方的原因是什么?缘由甚多,务虚的大道理且不说了,只谈实打实的几条。 第一,要培养出一批名人。南师附中开谈必讲“巴金”,最近连那个在世界杯解说中高呼“意大利万岁”的黄健翔也写入了“学校简介”,可见“名人”的魅力!名人成就了名校,因为他们是教育质量的顶级显示。我在扬州中学和泰州中学参观时,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我在苏南的一些著名中学讲学时,总会被校长引进校史室,去瞻仰他们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院士。在这些明星、巨星的面前,我顿时觉得这些中学“伟大”起来了!我的母校海安中学,由于实际建校比较迟,至今没有出什么院士,校史室里只能拿我们这些校友来充数,总有些底气不足。南京的情况就不同了,附中、金陵、一中、南外等老牌名校,早已硕果累累,星汉灿烂。面对那些名人画像和塑像,我曾经想,他们多是建国之前和解放初期培养出来的高才,后来的时日似乎清冷了一些。但静心思之,又觉得不必担心,凭着这些老牌名校的深厚底蕴,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一批新生代院士喷薄而出!南京既有名校在素质教育上下的润物无声的功夫,很快就要开花结果了。这是待发的优势。这是其它地区许多学校所无法比试的潜在的能量。当然,除了上述几所名校之外,南京其它一些重点中学,也有“后劲”,也能在近期推出自己的灼灼明星。到那时,五湖四海可真的要为之惊叹了! 第二,要有更多的高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南大、复旦。这似乎在鼓吹“应试教育”。其实无须羞羞答答,理直气壮地喊出来便了。社会舆论和公众评价是很讲实际的,你说你是名校,你的考生却进不了北大、清华,大伙儿就不买你的帐。这可能很功利,但“功利”的背后有着最朴素的人生祈求。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谁家不想让自己的子弟到北大、清华感受一下蔡元培、闻一多、朱自清、梁思成、宗白华、朱光潜、陈独秀?名牌高中有责任帮助自己的学生跻身名牌大学。此乃国家的要求,民众的愿望。培养“尖子生”不是坏事,不能用“热衷应试”的帽子去套!常言道: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某个高中的“准北大生”、“准清华生”越多,它的整个学生队伍就会处于一种你追我赶、百舸争流、奋发上进、优势互补的良性情境之中,就可以一好带百好,形成好风气。其实,在南京市,这一种理念已经呼之欲出,快把那一层薄薄的窗纸儿捅破了!且看今年高考分数揭晓后的几则新闻报导:“南京今年被提前录取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学生目前已超过480人,比去年净增260多人,所占比例超过全省的六成。其中,有170多名学生先后被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格林奈尔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被清华、北大、南大等国内名校提前录取的南京学生也大幅攀升到313人”,“南师附中教育集团高考喜获丰收,有59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剑桥等国内外名校录取”,“南京外国语学校保送清华、北大的学生,达到23人”,等等。如此喜气洋洋地家珍自数,很好,很痛快,“名牌高中”就是这样一二三四五地数出来的! 第三,要有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名师。这里所说的“名师”,不是一般意义上咱们“评”出来的“名师”。它是不需包装、不胫而行、个性鲜明、魅力无穷、内行外行齐声赞叹、匆匆一瞥经久难忘的大师级人物。南京的斯霞,泰州的洪宗礼,上海的钱梦龙,称得上这样的人物;稍早一些的陶行知、陈鹤琴,更是光照基础教育和幼儿教育的“诗坛”。他们是教育界的“诗人”,他们谱写的“教育诗篇”已经升华到天然浑成、出神入化的境地!毋庸讳言,这样名师,南京的今日还相当缺乏。建设“教育名城”,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2003年,省人事厅、市教育局在南京搞了一项很有长远意义的“工程”,即评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俗称“中学教授”。我有幸担任评委会主任,第一次与徐传德局长合作共事,留下了温馨的、喜悦的记忆。我觉得,南京中学师资的总体水平还是相当之高的,所评定的8位“中学教授”都有自己的明显优长。但是,要涌现出斯霞这样名播天下的名师,还需要各方面做艰苦的努力。真正的中学名师,不但要有学问和经验,更要有头角峥嵘的创新,有异帜独擎的自我,有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魅力”。魅力型的名师是最为可贵的。让我们在师资培养中逐步领悟其中的奥妙,去追录“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