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痹痛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
痹痛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痹痛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人分为痹痛方治疗组和风湿骨痛胶囊对照组各2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优于对照组68%(P<0.05);治疗组治疗减少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痹痛方;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09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其他器官或组织[1]。针对RA,笔者导师金实教授根据活动期病人“寒湿阻络”的病机特点,确立了祛寒除湿、通络止痛的治疗大法,制定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本文拟观察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和对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探讨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50例,均选自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病房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2005年10月~2007年5月就诊的RA活动期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包括: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2]:晨僵至少1 h,持续至少6周;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对称性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皮下结节;手X线片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或骨质疏松;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不超过5%)。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即确诊为RA。
1.2.2 RA活动期诊断标准[3]包括:①晨僵时间至少1 h;②5个以上关节压痛;③3个以上关节肿胀;④休息时有中等程度疼痛;⑤ESR或CRP高于正常。5项中符合4项者可诊断。
1.2.3寒湿痹阻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1.3病例纳入标准
包括: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年龄为18~65岁者;④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治疗的病人,进入试验前剂量稳定至少30 d,并且在以后的治疗中维持不变,接受其他病情改善药治疗的病人必须停止用药30 d以上。
1.4病例排除标准
包括: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晚期病人,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Ⅳ级者;③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④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病人等。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痹痛方,方药组成:防风、桂枝、蜈蚣、白芷、威灵仙、麻黄、炙甘草等,每日1剂,温开水冲服。对照组服用风湿骨痛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餐后口服。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与方法
1.6.1 观察指标主要症状、体征指标:包括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等。理化检查:主要包括ESR、RF、CRP、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6.2 观测方法主要症状、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各观察记录一次,理化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各检测一次。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7疗效判定标准[4]
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西医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
1.8统计学处理方法
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均有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