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播媒介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播媒介理

第七讲 传播媒介理论 一、传播媒介的概念(P115)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二、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P116) (一)媒介技术的内涵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技艺的总称。 (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P116) 梅塞尼《技术与社会》(1970) 1、技术“善”论 2、技术“恶”论 3、技术“中性”论 (三)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117) 1、技术决定论 2、社会决定论 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三、经典的媒介理论 (一)英尼斯的“时空偏倚媒介论” 英尼斯是加拿大经济史学家。 媒介时间的偏倚和空间的偏倚 ,任何传播媒介都具有其中之一的特性或两者兼具。 偏倚时间的媒介:是质地较重、耐久性较强的媒介,例如:粘土、石头、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得到较长时间的保存 。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但不利于对边陲地区的控制。 偏倚空间的媒介:是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如纸草纸、白报纸等,较适于克服空间的障碍。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化,故它有利于帝国扩张、强化政治统治、增强权利中心对边陲的统治,也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马歇尔·麦克鲁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批评家 。 英国文学博士 《机械的新娘》(1951)、《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1962)、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媒介即是讯息》(1967)、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摩、是逆风》(1967) 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位专家学者像麦克鲁汉那样能够引起学术界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使无比热情的赞美和十分尖锐的批评同时集于一身,以致于形成了“麦克鲁汉学”(McLuhamism)。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评论说:《媒介通论》这本书是十年来争议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甚至认为:“麦克鲁汉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以来最主要的思想家。” 《媒介通论》的编辑在与麦氏交谈中一语道破该书引起争议的重要原因:“你所写的东西有75%是新的。一本成功的书,不宜有10%以上的新东西。” 1.媒介即讯息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相应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几乎无所不包,除了书籍、报刊和广播、电视等典型媒介之外,还包括服饰、房屋、车辆等任何具有延伸人体性质、可以传递信息的人造事物。于是,穴居人的石斧是手的延伸,书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车轮是腿脚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电子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而数字则成为触觉的延伸。 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或皮肤的延伸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灵与社会。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明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动”。如照片 “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漫画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女孩爱穿短、露、透的衣服,是因为她“不只是把自己装扮成供人看的样子,还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可以触摸的人。”换句话说,这是为了让周围的人视感与触感交织参与,获得好感。 戴墨镜的女孩,“则会造成高深莫测与不易接近的意象,因此容易惹人注意,而令人想参与以一窥究竟。” 对观者来说,前者是热媒介,后者是冷媒介。 4、地球村 这个概念最早由麦克卢汉提出,1980年他去世后,在他与同事合著的《地球村》一书中出现。 他认为,在人类早期的口头传播时代,人们交流只能面对面进行,范围很窄,因而当时的社会只能处于“部落化”阶段。印刷媒介出现后,社会交流可以扩大范围,个体可以单独脱离开部落,人类进入了“脱离部落化”阶段。电子媒介出现后,人类的时空距离又一次缩短,世界就变成了一个部落,地球就变成了一个村庄,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这个村庄的一个部分 。 5、对麦氏理论的评价 理论意义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手段发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性 忽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 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忽略了人的理性活动。 (三)波兹曼、鲍德里亚 的媒介理论 1、波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