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祚民 国医名师 杏林楷模
宋祚民 国医名师 杏林楷模摄影/胡元骏
采访协助/北京炎黄中医医院
没想到采访著名中医专家宋祚民老先生会这么顺利,要知道宋老现在坐诊,病人要提前一周时间甚至都挂不上号,找他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
宋老除了每周的坐诊,其余的时间都在带徒弟和编撰中医古方详解的新著,但当听说我们的刊物是“养生”杂志,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传统中医时,宋老不顾工作繁忙与腿脚不便,特意让他的大女儿也是宋老的拜师弟子、继承人宋文芳陪着,给了我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聊着中医的点点滴滴。宋老由衷地说,弘扬中医是我应得应分的事,中医文化作为国粹,希望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与传承。
自幼立志学医
宋老今年84岁,虽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听他讲话就像打开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宋老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平民家中,父亲从事的是粗重的体力工作。要说立志学医,两件事情对宋老的触动很大。1937年宋老13岁时,母亲就突然患病去世了,按理说母亲患的并非是不治之症,只是急性痢疾而已,但当时缺医少药又求医无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老人家离开人间。当时宋老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去当医生,为天下老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
母亲故后不久,宋老心灵上的创伤还未愈合,不幸又遭横祸,将腿骨摔断,卧床难动。父亲请来一位江湖医生给其调治,谁知江湖大夫竟用未经消毒的大铁针扎入宋老的膝盖骨内,致使针眼感染化脓,伤势更加严重。最后以医生逃之夭夭,宋老左脚留下终生残疾而告终。“真是庸医杀人不用刀啊”,宋老感慨地说:当时我想如果我日后当了医生,一定要掌握真本领,绝不草率从医,更不能玩忽人命。
拜恩师孔伯华
1939年,宋老读完了10年私塾,便把自己想学医的念头说给了父亲,父亲慎思了一番后点头答应了。第二年,宋老被送进了当时的北平国医学院。宋老说:这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
北平国医院是近代较完善的私立中医教学机构,是被誉为“四大名医”之列的萧龙友与孔伯华二位先生创立的。由于当初国医学院未被“伪政府”承认,所以学生毕业后始终不能领到行医执照,没有执照便不能行医。宋老说:承蒙孔伯华先生的厚爱,收留他在其自己开设的医馆里抄方,侍案深造,每日聆听恩师教诲,深受耳提面命之益,终生难忘。
宋老即便现在这个年龄,提到孔伯华先生依然一口一个恩师称呼着,可见宋老的为人与一颗感恩的心是多么值得称道。
初次行医 即获良效
宋老第一次单独给人看病时才20岁,但就是这次初试锋芒不仅给了他自信心,同时也留得了“名师出高徒”的美名。
那次是宋老妻子娘家的一个亲戚突患脑炎,托人捎口信要他去看。到病人家时,患者病势垂危,已经穿好寿衣了。家人说已经昏迷三日,水米未进。宋老观察发现,其面如土色,双目紧闭,脉搏极其微弱,呼吸时断时续,用手指掐按人中也毫无知觉,呼叫半天更无反应。
宋老觉得此病实在棘手,但作为医生应千方百计抢救才是。宋老想起曾有次随恩师会诊,患者也是脑炎病人,病人的危重程度与眼前的这位别无二致。当时鉴于病人昏迷,不但服药不进,对针刺也全然麻木。恩师当即决定用新鲜西瓜汁化溶安宫牛黄丸给患者灌入,以起到芳香开窍的作用。药水灌入后病人果然微睁双眼,开始清醒了。接着又用生石膏、鲜九节莒蒲根、银花、连翘等数十味中草药搭配调治,几天后病人竟然起死回生,痊愈上班工作了,未留下任何后遗症。想到此,宋老便也试着用恩师的方子给病人调治,效果非常好,这位亲戚现今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健康得很。
此后,便开始不断有人找宋老看病了。宋老说,尽管日久天长自己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诊病与治病的经验,但遇到繁复或少见的疑难病还是不敢医治,每每都要去找恩师求教。恩师始终是有求必应,甚至手把手地传授治疗经验,为他日后独立应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中医要从娃娃抓起
1949年全国解放,宋老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沐浴着新时代的曙光。解放初期的北京百废待兴,宋老当时是中医个体医生,随着城乡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率先于1951年组织起德胜门联合诊所,并被同行们推举为所长。德胜门联合诊所是当时北京四所联合诊所的第一所,刚开始办医非常困难,许多医疗器械、家具都是大家从家中拿来的。但当瘟疫流行时,在防治一线却少不了他们的身影,1955年乙型脑炎流行,1956年小儿麻疹流行,他们或是亲自去患者家中诊治,或是守在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他说,当时这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很高,但经他们的治疗,患者大都转危为安,而且后遗症也少得多,所以说中医功不可没。
1958年宋老进入国立医院,更是发挥出中医的特长。从北京积水潭医院,到北京中医医院,从普通医师,到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宋老在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始终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己任,把中医融进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