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社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模型-基于社会福利角度的构建.doc
浅析社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模型:基于社会福利角度的构建
论文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 福利目标 社会信息化政策 福利函数
论文摘要:在界定社会信息化内涵的基拙上,提出了社会信息化的福利目标,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评价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水{平。同时从社会信息化客观水平、信息化观念、信息化制度安排三个方面弄清社会信息化政策与社会信息化的互动效应,进而提出了社会信息化的福利函数。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 现代 化程度、综合国力与 经济 成长力的重要标志。当信息化达到某一程度时,人类社会即进人信息社会。对信息社会水平评价的研究和论述始见于1962年,马克卢普(FritzMachlup)认为产业部门的知识生产与分配可以分为:研究与开发、所有层次的 教育 、通讯及中介媒体、信息设备及设施、信息服务等五个层次。并利用“最终需求法”对信息产业进行了测算,得到了信息产业迅速 发展 的有力证据。波拉特(MarcU.Porat)则在对“信息”及“信息活动”涵义界定的基础上指出,信息产业内含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应把它们逐一识别出来,构成独立的信息产业,并且信息部门可分为“第一信息部门”与“第二信息部门”;小松崎清介指出,可以根据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讯主体水平及信息系数,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 计算 出反映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总体信息化指数;另外,伯克(H.Borko)与迈纽(M.J.Menou),厄斯(KrevittEros)等也提出了各自的信息化的评价体系。
考虑到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效应,同时鉴于国家或地区评价体系对统一性和一致性的较高要求,我国曾在2001年以政府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形成了强制性的国家或地区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国家为了落实“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 化”的战略举措,满足 企业 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推出了“ 中国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和“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推选方案”,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的效能指标,解决了企业信息化为有效益的信息化的关键问题。
笔者则将以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为基础,试图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建立社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模型,探讨社会信息化各个构成部分的作用机制,来分析评价我国信息化的基本现状。
一、社会信息化内涵及福利目标
“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日本,代表性的人物是梅掉忠夫,其于1963年发表《信息产业论》,首次提出“信息社会”概念,并向人们描述了“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社会”的前景,并预言今后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但这种信息化社会观在当时并未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直到1973年,美国社会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社会预测初探》的问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A·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J·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人们生活的10个新方向》的出版,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信息化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深人人心。
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信息化作出了解释,但至今尚未得出清晰且深刻的结论,从而给出准确的理论概括。一是因为变革正在进行,已有的变革实践还不足揭示它的本质;二是由于变革的实践虽已显现出未来社会的某些本质,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人,对基本的变革没有作出准确的把握。但在社会信息化方面确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笔者认为,社会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在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服务、管理及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以促进社会、经济、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在以上社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中,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系统,研究的背景是国民经济环境,所期望的基本效能是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信息化政策与社会福利
根据经济的不同发展状况,社会信息化进程抑或主要由企业来推动,抑或主要由政府政策支持,前者主要适合于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经济状态,而后者则适用于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即便如此,各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都需要政策的倾斜。促进社会信息化的某项政策措施会增加还是减少社会福利呢?借鉴福利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客观现实,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信息化的客观水平。即取决于信息化政策对客观的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包含信息产业占GDP的更高或更低比重,人均带宽拥有量的改变,联网数据库人均容量,人均 网络 容量公里数,等等。
2.信息化观念。信息化政策也会对主观世界发生影响,主要是人们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期望与预期的变化等。即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中都能自觉地做到重视信息、利用信息的程度,在信息化进程中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娱乐方式形成新的格局,相应的生活习性、观念、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沃尔玛现象剖析.doc
- 沉沙与蓄水两用水库模式的研究.doc
- 沐舒坦佐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8例临床观察.doc
- 沐舒坦诱导痰在老年肺部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意义.doc
-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doc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 的临床观察.doc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doc
- 沙芥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doc
- 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对策.doc
- 沪深B股收益率波动性分析.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