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郊区化与美国大都市区产业及空间结构的演变.docVIP

论郊区化与美国大都市区产业及空间结构的演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郊区化与美国大都市区产业及空间结构的演变   摘 要: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及空间结构的分散是当代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二战后,在美国社会经济一系列变迁过程中,郊区和中心城市共组的大都市区产业与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传统制造业及传统服务业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转移,郊区成为大都市区经济增长的中心,城市中心区则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智力中心,整个大都市区呈多中心、多功能、组团式及分散型的空间布局,强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大都市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演变   Abstract:The change of func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scattering of space construction of city is the trend of the main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ity. As a series of change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ok place after War Tw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industries and space have changed greatly. In the change, population,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and servicing business have moved into suburbs from central cities, and suburbs have become the growing center of economy, and the central areas in cities have turned into intelligence center from manufacture center. Whole metropolis has become polycentric, polyfunctional, conglomerate and scattering space Layout, which has push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forward powerfully.   Key words:city;industries construction;space construction;change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3-47(5)   二战后,随着聚集成本的增加及新技术的运用,美国城市化由聚集转向分散的郊区化,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对今日世界各国及我国的城市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 郊区化与郊区产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后的长期进程中,在聚集经济影响下,工厂、商店及机构随着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城市成为经济的中心,郊区则长期保持城市的农业“附庸”或“卧室”地位。在城市中心繁荣之时,郊区等外围经济呆滞,充斥着穷人。随着二战后的郊区城市化,郊区功能发生了变化,经济迅速发展,郊区日益富裕,推动全美经济的发展。   美国城市性质的郊区出现在19世纪晚期,最初源于人们回避城市中心的嘈杂而向外围迁移。这类郊区成了富人的“别墅区”,亦称“卧室”郊区,分布在通勤铁路线上。进入20世纪后,市内交通发展迅速,地铁、电车等逐渐推广,郊区发展初露锋芒。   二战后,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汽车文化进入美国人生活中,“大众郊区化”的到来。大量人口涌向郊区,郊区邻里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郊区邻里扩张,相互间联接起来,形成城市外围巨大的郊区地带,即郊区环。人口源源不断向外流动,郊区人口大幅度增长。1940年至1970年大都市郊区的人口增长275%。[1]郊区人口快速增长使美国人口布局发生了变化,郊区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1970年,郊区人口超过了中心城市,成为人口最多的地区。80年代,城市人口进一步分散,居住在郊区的人口超过一亿,占全美人口的44%。[2]至此,美国完成由城市国家向郊区国家的转变。   随着城市聚集成本增加,制造业也从中心城区向外迁移。二战后,美国工厂推广了自动化流水作业。流水作业需要巨大水平空间,市区土地价格昂贵,聚集成本高,迫使制造业向外迁移。移往郊区的制造业向特定的次中心集中,形成工业园区。到1988年,全美拥有6000多个郊区工业园。郊区还出现了一种高技术增长极或科学园区(high-tech growth pole or science park)。   制造业从城市中心大量迁往郊区,郊区取代中心城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