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丽卷轴 冰雪净聪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山丽卷轴 冰雪净聪明   一、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四季风光,各有特色。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描绘的山川画卷展现出“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宋郭熙《林泉高致》)。其中冬令的雪景在凛冽的景象中,还寄托有个人高洁的情怀。在中国绘画丰厚深邃的美学背景下,陶瓷绘画装饰也出现了专门的彩绘种类――“雪景”。本文试从绘画与瓷画“雪景”的艺术特征和工艺技法作相关的解析。      二、中国绘画中的雪景      (一)雪景的主题内容   自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画《雪溪图》、《江山雪霁图》起,到现代张大千、吴湖帆等,历代都有许多画家喜爱和擅长画雪景,有无数描绘玉峰琼枝的卷轴,留存在一千多年的艺术长廊里。《宣和画谱》记述的王维山水画目,其中雪景最多,有20件。汤《画鉴》云:“王右丞工人物山水……平生喜作雪景:剑阁、栈道、骡纲、晓行、捕鱼、雪渡、村墟等图。”后世画家大多秉承“南宗之祖”的这些题材,布置在白雪丘壑、槎枯树、溪涧凝冻、万物萧疏的背景下,描绘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雪中运输。宋无款《雪栈牛车图》(图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千峰素裹、万树寒瑟,大地白雪茫茫,一队运粮牛车冲寒冒雪前行。人物、牛车、村舍等刻划细腻逼真,表现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劳动人民坚韧不拔、不畏艰苦的精神。另有一种所谓“村田乐”的画面,如宋李东的《雪江卖鱼图》。《图绘宝鉴》认为“(李东)所画村田乐、常酣图之类,仅可娱俗眼耳”。其实这是作者从亲身的生活观察体验中得来,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严寒天气下平民的世俗生活。   2.雪中行旅。明吴伟《雪中行旅图》(图2,同上)远景几座雪峰突兀耸立,近景巨岩,古木当空摇风,戴笠曳杖文人携琴僮过小桥暮归。笔墨粗犷、泼辣,人物形神跃然纸上,反映了南北宦游人在旅途上跋涉之艰辛。      3.雪中故事。明刘俊《雪夜访普图》(图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宋太祖雪夜访问宰相赵普的故事。画中厅堂升起了炽热炉火,红地毯上,宋太祖正面龙袍,赵普侧面常服,君臣促膝交谈。赵问太祖:“夜深极寒,主上为何出来?”太祖曰,一榻之外,都是人家的地盘,睡不着,我想北征北汉(太原),如何?赵回答,还不如先平定南方诸国,那弹丸黑痣之地,不就无处可逃了?太祖笑了:“正中朕意!”画上君臣相得,十分亲热,赵妻和氏把盏行酒。同类的还有历代流传的雪中故事,如袁安卧雪、程门立雪、雪夜访戴、灞桥风雪等,还有诗人吟咏的名篇诗意画如踏雪寻梅、雪江独钓等。   总之,雪景“人物寂寂,围炉饮酒,惨冽游宦,雪笠寒人,骡纲运粮,雪江渡口,寒郊雪腊履冰之类也”(宋韩拙《山水纯全集》),都一一表现出画家的美学观念。   (二)雪景的表现手法   1.白粉渲晕,再现积雪。早期中国山水画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多以丹青设色。丹铅、石青和石绿等色彩浓艳、厚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据记载“王维《辋川雪景》……古松上用粉作积雪”、“其雪用银泥打底,上更用粉细细点雪”(《东图元览》)。王维绘画真迹因年代久远,时代嬗变,已不可见。但传世宋画巨迹和扇面中,可清晰看到轻粉渲晕表现积雪的特征。如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图4,北京故宫藏),“山坳石面都以墨青渲染,阴森之气凛然,树头、沙脚、峰顶、岚尖,纯用粉笔烘渍,自觉晃曜夺目”(清吴升《大观录》)。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平远山峰以青墨烘晕天气,衬出有群山冻合惨凛气象……设赭色缀轻粉作雪”(同上)。宋画《雪霁图》(图5,上海博物馆藏)以圆弧形的线条作山峰,用铅粉层层积染峰峦、村屋,在绢本底色的衬托下呈现银装素裹的景象。又以青绿、朱丹点簇林木,与轻粉白雪相映,显得鲜艳浓丽。此图以白粉、红、绿各色点染、渲晕,与世传唐杨山水画同一格制,世称“没骨山水”。   2.墨青染天,烘托积雪。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落笔便见坚重之性,皴淡则生凸之形。每留素以成云,或借地而为雪。其破墨之功,尤为难也。”郭熙《林泉高致》云:“雪色用淡浓墨作浓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烟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见笔墨迹。”天空、水面、沙渚以墨青渲染,以烘托山峰、石面凸处,树枝上侧面着意留白来表现积雪。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图6,北京故宫藏),画中自题云:“至正九年(1349年)春正月,为彦功(班惟志,诗人)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上苍为大师留天然图画,而大师笔下层峦叠嶂、丘壑奇伟的雪景,并没有采用自家《写山水诀》“冬景借地为雪,要薄粉晕山头”的手法表现,却是另一片胸中的冰雪世界。正如吴升在《大观录》评述:“山峰纯是空勾,以墨青染天,衬起远近诸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