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成见和我国新闻客观性缺失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刻板成见和我国新闻客观性缺失探究

刻板成见和我国新闻客观性缺失探究   摘要:回顾我国的新闻发展史,不同时期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不同原因造成的客观性缺失现象。而当下,一种无形的力量――刻板成见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笔者试图从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客观性缺失现象分析刻板成见如何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如何影响我国社会,以及消弭成见回归新闻客观的意义。 关键词:刻板成见;新闻客观性;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08-04 回顾我国的新闻发展史,不同时期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不同原因造成的新闻客观性缺失现象。而当下,一种无形的力量――刻板成见正深刻影响着我国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尽管新闻客观性自提出以来就不断遭受攻击,但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已内化为新闻界理念、信条和规范化的操作指导,成为“不死之神”。不仅媒体需要客观性来确立其合法地位,受众也需要客观的新闻。本文从刻板成见影响我国新闻客观性的现象出发进行分析,以消弭成见,回归新闻客观的意义。 一、刻板成见与我国新闻客观性缺失 1.刻板成见概述。刻板成见是李普曼《公众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常以高度简单化和概括化的符号对特殊群体和人群所做的社会分类,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一系列关乎其行为、个性及历史的价值、判断与假定。 刻板成见既有来自个人的,也有来自社会群体的。一个社会有着被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习惯于通过自己的情感、习惯和偏见反射得到的。李普曼认为,“我们在看到这个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1]受刻板成见影响,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事物。成见系统一旦完全固定下来,人们的注意力就会受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所吸引,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 李普曼认为:“成见的表现形式不是中立的,它不仅是用于井井有条的方式代替现实的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它不仅是一条捷径。它是所有这一切,甚至更多。它是对我们自尊心的保护,是投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身的意识。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我们自身的立场和我们自身的权利。因此成见充满了被他们吸纳的感情。它们是我们传统的堡垒,在这个堡垒的庇护下,我们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坚持我们的立场。”[1]除非所受的教育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地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 刻板成见的简单化认知虽然节省了时间、经历,但却使人忽视个体间的差异,普遍性的结论在人们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阻碍作用,使人们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 2.我国当下的新闻客观性缺失现象。回顾我国新闻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不同原因造成的客观性缺失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媒体由党政宣传工具变为企业盈利工具。一批主打民生新闻的都市报、晚报崛起,这些在商业原则指导下的媒体,为争取受众而标榜自己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对这一想法仔细分析,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以媒体对彭宇案的报道为例。2006年11月20日,发生在南京市的一起普通民事诉讼案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争议,至今仍喧嚣未息,这就是“跌倒扶起案”的鼻祖――彭宇案。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称对方撞到自己,要求其赔偿自己的医药费等十几万元的损失。而彭宇称自己并没有撞老人,是为做好人好事将老太太扶起送医院。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作出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较大”,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一审二审时,原被告双方对判决结果没有异议。三审时,彭宇觉得自己“一个人搞不过他们”,所以请来了媒体,向记者们讲述自己“好心救人反被诬陷”的故事。三审时,有十几家媒体来旁听,他们几乎都站在彭宇的立场质疑判决。“扶人却被判撞人赔钱,南京小伙好心没好报”、“男子搀扶老太反被诬陷撞人赔四万”之类的报道相继刊发。指向明显:彭宇做好人好事反被诬陷赔钱。由于事发当日城中派出所接警处的询问笔录丢失,所以庭审用的是跌倒老太徐寿兰儿子用手机翻拍的笔录作为证据。而且,徐寿兰的儿子是南京市的警察。媒体报道时,刻意放大这些细节,而且将彭宇所说“徐寿兰的儿子在开庭前还若无其事地和法官谈论了股票”等官官相护的典型画面放在报道中,毫不掩饰其倾向性。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一出,“史上最弱智判决书”等言辞激烈的评论相继出现在网上,舆论一边倒地支持彭宇,不明真相的网友们辱骂、威胁跌倒老太徐寿兰一家,抨击、质疑司法的不公,并煽动网民为彭宇捐款以示支持。 后来,《南方周末》以“彭宇案喧嚣未尽唯有真相不可调解”为题刊发了一篇深度调查此案的报道。这篇多少有些公正客观的报道让笔者了解了此案的始末:彭宇是否撞人连当事人自己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