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法的探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法的探索
淮安市涟水县经济开发新区卫生院 223422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具体方式。方法:收录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收录的20例颈性眩晕患者资料,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持续6个月后回访调查,详细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调查,治愈14例,有效1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治疗后,患者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显著控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拟定方案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颈性眩晕;治疗;观察
颈性眩晕发作时造成强烈的不适感,严重影响了病人正常状态,主要以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为主,且有可能引起其它器官组织的不适感。针对早期治疗方式存在的不足,现阶段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具实用性,体现出了联合疗法在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引导作用。本次结合我院收录的20例患者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录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收录的20例颈性眩晕患者资料。年龄范围22-70岁,平均年龄52plusmn;2.9岁;其中,男12例,平均年龄54plusmn;1.9岁,女8例,平均年龄51plusmn;2.3岁。根据患者描述。主要症状以眩晕为主,且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病况严重者伴有意识障碍、肢体障碍等。
1.2方法
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劲复汤+倍他司汀”为治疗方式,持续6个月后回访调查,详细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方式:①中药治疗:根据不同证候选用不同中药方剂,不同患者体质进行剂量增减。如痰浊上蒙证则行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为主,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拟方如下:半夏8ɡ、白术10g、天麻10ɡ、陈皮10ɡ、茯苓10ɡ、甘草6ɡ、生姜3片、大枣3枚、苡仁10ɡ,每日一剂,水煎服。②西药治疗:呕吐者予胃复安10mɡ肌肉注射,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予静脉营养支持以维持生理需要,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用氟桂利嗪5-10mɡ一天一次睡前口服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特别是对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明显。
2结果
本次调查,治愈14例,有效1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治疗后,患者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显著控制,如表1。总体来说,中西医治疗颈性眩晕效果十分明显,将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中得到普及应用,成为现代疾病治疗的新方式,为眩晕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常有以下特征: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框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颈部外伤史;排除了其他原因。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现阶段,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血压基本正常。突然发病,常于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中医学理论中,主张采用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苡仁等作为中药方子,按照眩晕程度控制计量。同时,配合使用西药注射方式,可显著控制眩晕、恶心等症状。
结论
伴随着疾病诊治技术快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得到了广泛认可,按照患者实际病症状态采取治疗方式,充分体现了颈性眩晕治疗的优势。本次20例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拟定方案治疗,严格控制中药、西药的使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宋世雄,吴俊红,王长垠,殷春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05)
[2]霍清萍,梁芳,魏德芝,王宇新,黄侃.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1)
[3]苏丽雅,谢兵,范志勇,查和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
[4]王瑞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26例[J].光明中医.2012(06)
[5]俞云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08)
[6]欧阳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5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及设施安装-08SS523 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pdf VIP
- ihi trx寿力离心空压机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pdf
- 2024全新婴幼儿喂养ppt课件.pptx VIP
- 开幕式活动方案.docx VIP
-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预防.doc VIP
-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docx VIP
- 中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课程标准.docx VIP
- 中国传媒大学-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一)-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5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用“芯”解读青藏高原的时光变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pptx VIP
- 密闭式吸痰操作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