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中的应用
解放军第169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在功能性消化不良阶梯疗法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阶梯疗法中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程序,观察组给予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进行照料。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的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服药依从性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可以提高服药依从性,明显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关键词】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功能性消化不良;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
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为如何促进精神健康,尤其是减轻或解除焦虑症状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1]。 笔者尝试将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运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观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及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意义(表1)。
注:P 〉0.5
4.讨论:
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在提高精神科病人的药物依从性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1]。阶梯疗法将PPI+双迪+文拉发辛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迅速持续控制症状、稳定疗效,且能显著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症状[2]。但在服药期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极易对药物的疗效产生质疑,从而加重焦虑、抑郁的精神状况,给患者带来精神压力[3]。张尤、杨玲花等学者研究佩皮劳能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依据为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坚定口服药物治疗的信念[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能提高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焦虑抑郁的服药依从性。
佩皮劳人际关系能减轻或解除焦虑症状[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障碍。某学者研究佩皮劳能减轻减轻或解除焦虑症状的理论,运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的护士,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亲切感。引导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逐步适应临床常规的诊疗程序,与护士建立融洽的治疗性关系。确认期,护士要把握住患者积极寻求治疗的心理,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对药物、饮食、心理方面给予具体详细的指导,教会患者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排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开拓期,护士担任领导者和代理人的角色,帮助病人表达服药期间他所经历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及时与医生沟通,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为患者解开心结。解决期,医患关系解除的时期,护士要扮演好咨询者的角色,解除患者心中的疑惑,让患者出院后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阶梯疗法中应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
佩皮劳将人际关系分为四个连续阶段、六种护士角色[5]。护士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帮助病人增强自身能力,护理的焦点定位在对护士指导、领导、咨询等能力的开发上,而不是简单的提供照料。本研究显示应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轻或解除焦虑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侯??静.朱丹.邓仁丽,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的理论评价及实践应用.护理研究.2004,18(8),1319-1321
[2]周国华.王为.陈叶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1148-1159
[3]高静芳.陶明,张萍等,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观察[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3),143-145
[4]张尤,杨玲花,运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做好精神病患者沟通,中国名康医学,2014(7)
[5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