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业(美国)好景不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投行业(美国)好景不再

投行业(美国)好景不再 摩天大楼, 华尔街, 帕特里克, 俱乐部, 金融危机 2010年12月31日 07:56 AM 英国《金融时报》 弗朗西斯科?格雷拉 , 贾斯廷?巴尔 , 帕特里克?詹金斯 报道 如果说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严厉监管反弹为华尔街的旧模式敲响了丧钟,钟声却没有传到野村证券(Nomura)的纽约总部。 在一栋美林(Merrill Lynch)曾经入驻的摩天大楼里,约2000名交易员、银行家和支持员工(其中许多都是新近才聘用的),正努力把一个日本公司的名字添加到欧美“大牌”(bulge bracket)投行俱乐部的名单上。 在距此几步之遥的地方,发生着另一场更为令人心酸的重生——自由大厦(Freedom Tower)将取代在9/11恐怖袭击中被摧毁的世贸中心。而野村的发展壮大显示出金融业如凤凰涅槃重生般走出周期性低谷的能力。当一些公司倒闭(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或是被收购(如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的美林)时,另一些公司会填补他们的位置——这一优胜劣汰的过程维持着行业的活力,让商业车轮继续滚滚向前。 然而,即便从野村等相对较新的参与者的角度望去,经历了几代人以来最具破坏性的金融动荡之后,投行业的格局也已经与之前截然不同。 严苛的新规,加上监管审查的收紧和投资者不信任感的增强,都在推动投行的商业模式与行为发生巨变。金融业曾经的主宰正争相寻找赚钱的新办法,因为当前的监管与经济环境令他们无法像过去几年那样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押注。 包括瑞信(Credit Suisse)、瑞银(UB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内的一些投行希望,它们的理财与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实现投行业在过去几个周期中极度欠缺的稳定利润流。美国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旗集团(Citigroup)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综合性银行”则指出,它们的零售与商业贷款业务能够平衡证券业务的变幻莫测。至于高盛(Goldman Sachs),该行断然驳斥了其模式已经分崩离析的说法,指望着高超的交易能力和机敏的战略行动能帮助其抵御风暴。 不过,所有这些投行都面临一个问题。在2008年摩根士丹利濒临倒闭期间任首席财务官、如今负责重建其身陷困境的交易部门的科尔姆?凯勒尔(Colm Kelleher)指出:“危机过后,投行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你能否达到一种终极状态,即有盈利能力的资产组合既能负担融资成本,又能在整个周期期间为投资者所接受?” 目前,市场对此持怀疑态度。 尽管主要由于央行近年向金融体系注入的廉价资金,各投行实现了近乎奇迹的利润复苏,但欧美银行的市值仍在“账面”或清算价值附近徘徊。清算价值指的是,如果银行的所有资产(从交易终端荧屏到钢笔)在一次大型拍卖中尽数出售,各机构所能拿到的资金。 这种投资者认为有些投行破产比继续经营更有价值的现象令人瞠目,而且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除却危机中最黑暗的那段日子,过去十年间,各投行的市值平均为其账面价值的两倍以上。 市场的主要担忧用一个词便可概括,那便是困扰着众多投行首席执行官的股本回报率(ROE)。股本回报率是投行业关键的盈利能力标尺,衡量一家公司能从股东资金中挤出多少利润。投行在危机期间蒙受的巨额损失,以及大量必不可免、旨在提高金融体系安全程度的监管法规,给未来的股本回报率画上了问号。 曾经利润丰厚的证券化市场已经几乎不存在,对银行可用来快速增加利润的债务也有了数额上的新限制,因此,危机前繁荣时期的超常利润和丰厚薪酬非常有可能被视为一种异常现象。“经营最好的银行将能够实现也许13%的股本回报率,而过去是20%到25%,”摩根大通投行业务前联席主管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预测道。他现在就职于英国政府任命的一个委员会,负责考察银行业结构,以及大型银行是否应该解散。“中间梯队的水平在9%、10%和11%,最弱的一些会低于这个水平。” 这个水平仅略高于公用事业及其它“乏味”股票的回报率,金融机构将不得不用双重承诺来吸引投资者:它们不仅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而且不太会过个十来年就破产一回。投行业首席执行官们表示,他们将动用三种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全面改革交易业务;改变资产的地理构成,向新兴市场倾斜;降低工资和人力水平。 十年来,交易(尤其是债务市场的交易)是投行的主要利润引擎,也是高管晋升的最快捷通道。高盛的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和摩根士丹利的麦晋桁(John Mack)可以作证。但自银行近乎自杀般地沉溺于导致全球经济瘫痪的日益怪异的证券之中以来,监管机构已通过了严格限制杠杆水平的法规——这些表内债务被称作金融业的毒品。 有关资本金标准的国际协议《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