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分析
王占海 (大同煤业集团总医院急诊科 037008)
【摘要】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跟骨骨折治疗的患者40名,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合适的术后处理后,回访以收集治疗预后效果。结果 本研究中40名患者,共45足,随访统计按Maryland评分标准收集到的结果为:优16足,良15足,可9足。结论 在手术治疗方式上综合考虑,能最大限度修复跟骨原状;再加以可靠的固定,加强锻炼,可减少并发症,更好的恢复跟骨的功能。
【关键词】跟骨 骨折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48-01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骨折现象,在全身骨折现象中占大约3%左右。足部最大的跗骨就是跟骨,跟骨上有一层薄的骨皮质覆盖,内部是松性骨质,形状为长方形结构[1]。因为跟骨的结构复杂,解剖和治疗处理有一点难度,所以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有较高的致残率,可遗留下较多后遗症,影响患者的后续生活质量。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0例,采取手术治疗,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跟骨骨折治疗的患者40名,男性25名,女性15名,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3岁。造成骨折原因有交通伤、高坠、走路摔伤。按Sanders分型:II型10例,III型15例,IV型15例。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都经过CT确诊后,对少数情况严重的骨折情况给予急诊处理,多数手术进行时间为受伤后十天之内,有发现出现水肿或水疱现象的,在受伤后二周内进行手术治疗。但有文献表示手术的最佳时机为受伤后一周到两周之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受伤后出现的肿胀现象已消失,软组织得以恢复,如果时间拖太久,则骨折部位纤维开始恢复愈合,手术复位就比较难以着手了。
1.2.2 手术方法:首先进行麻醉,一般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单侧骨折患者采用侧卧,而双侧骨折采用俯卧的方式。手术切入口为L型弧形,从脚踝以上0.5cm,经腓骨后至跟腱前中间位置再到足背,要避开伤至腓肠皮神经和腓骨的肌腱。要将受创伤关节面充分暴露,必须将跟腓和腓骨的肌腱完全断开,用克氏针做牵引以保持切口位置打开状态。仔细辨别受损位置,用骨刀沿受损位置切入,修正受创伤面以复位,纠正创伤引起的畸形和不规划部位,如跟骨结节角和跟骨交叉角。用挤压方法恢复增宽的跟骨位置,回复跟骨的高度。受损较明显的,可进行移植异体山脚,用克氏针固定,待X光检查后复位情况达到理想要求后,行钢板固定。用Y型或H型跟骨专用钢板,造型后预加力后置入再用螺钉进行固定,1颗钢钉固定在内侧到载距突上,置入引流条后,进行缝合切口,加压后用纱布进行包扎处理。
1.2.3 术后处理:将患肢抬高处理,1d至2d内可取出引流条,2d后取出引流管,服用抗生素以消炎防止感染。手术后切口一般会不停渗血,换药要稍频繁,一周内每天坚持,保证切口位置的干爽。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拆线后,石膏固定4至6周。手术后3个月可在外力辅助下进行负重训练,并逐渐增加负重,6个月后可恢复正常负重状态。
1.2.4 疗效评定:按Maryland评分标准判定,标准分为优、良、可三种。我们通过手术后1-2年内回访收集预后结果以判定。
2 结果
本研究中40名患者,共45足。我们都在两年内进行了随访。按Maryland评分标准收集到的结果为:优16足,良15足,可9足。II、III、IV三种类型中优足分别为4、6、6足,良足分别为4、7、4足,可足分别为2、2、5足。并发症有切口发生感染2例,及时拆线引流后进行药物处理,愈合后未发生复发。腓骨肌腱炎2例,用药后恢复。其实并发症现象未见。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现象,也是比较复杂难治的骨折之一。一般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易发生此类骨折,损伤严重的治疗后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而留下后遗症,造成残疾[2]。足部最大的跗骨就是跟骨,跟骨上有一层薄的骨皮质覆盖,内部是松性骨质,形状为长方形结构。正因为跟骨这样的复杂结构,解剖和治疗处理有一点难度,损伤后处理起来就相对困难。跟骨维持人体运动平衡,人体的大部分体重都承担在跟骨上,如果发生突然高压力大负荷,会造成跟骨压缩性骨折,并且骨折类型也是多种多样,骨折分类多样后,治疗方法的选择就比较困难,预后效果也不理想。跟骨骨折一般是垂直力量造成,扭力损伤比较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