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独特的艺术家
一个奇特的现象
在上海文艺界几十年来不管是老前辈、同辈,还是晚辈、小字辈,均对一位小个子艺术家统称为“大哥”,他就是――伍黎同志伍黎大哥。我亲眼目睹熊佛西院长、黄佐临院长、朱端钧院长、越剧院的吴琛院长都这样称呼他,乔奇、江俊、?g如等前辈也这样称呼他,我们这等晚辈更是这样。“文革”结束没随他去北京观摩学习,已担任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的吕复在后台见了他就热情地大声高呼:“伍黎大哥。”周围的演职员深感诧异。到文化部去探访十多年未见的刘厚生同志,没想到一见面也称呼他“伍黎大哥”。前辈、同辈这样叫是一种爱称,我们小辈这样叫他是一种尊称,“伍黎大哥”这个称呼成了某种象征,有着难以言表的丰富内涵,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称呼似乎具有了一种神圣性和权威性,若改口反而会觉得是一种疏远,一种不敬。
一位气质独特的人
伍黎大哥出生在原四川重庆,人称“天府之国”的巴山蜀水曾为我国孕育了无数的文才武将,这是一片文化底蕴厚实的热土。我没听他公开唱过川剧,但我总感到这种风格多样、表演细腻、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幽默风趣,既平民又高雅的艺术特性渗透了他的全身,赋予了他独有的艺术气质,有人说他是奇才,也有说他是怪才。在与他几十年共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总会强烈地感受到他为人热忱、平和率真,他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存满百科知识信息的宝库,稍一启开,那芬芳四溢的灵感之花就会进发出来。凡有他置身的场合,他都会自然而然地处于中心位置,成为中心人物。他的机智、幽默、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总给周围的人带来愉悦和欢乐。如在三年困难时期,剧团在他引领下到工厂、部队慰问演出,都是坐在无照明的卡车里,尽显疲态和寂寞。这时,总是恳求他讲笑话解闷,他也就信手拈来,他出的许多引人发噱的谜语至今难以忘怀,如谜面“不怕热”,谜底:耐温(缅甸总理奈温);“强渡大渡河”谜底:硬渡(印度);“上茶馆”迷底:喝茶(霍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半分钱”谜底:五厘(伍黎)等等,引得大伙畅笑不止,在他带着浓浓的四川乡音里透露出的睿智、戏谑、玩笑、轻松,不仅赶走了倦意,也于无形中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他那溢于言表的诙谐、坦诚和松弛,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物质条件下,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一种精神享受,如今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伍黎大哥浑身充满着艺术细胞,绝对是个极其个性化的喜剧人物。国庆十周年演出,朱端钧先生导演《关汉卿》,该剧组演员阵容可谓精英荟萃,由赵丹和魏鹤龄扮演关汉卿。在排练时,剧中扮演阿合马十五公子的演员根本找不到角色自我感觉,朱先生只得求伍黎客串扮演,十五公子就一场戏,确切地说是仅几分钟的一个片断,就一句台词,其实就是只说一个字的台词,“抢”。他运用性格化的表现手段,把该出戏设计成跷脚(但走起来速率很快)、斜眼、歪嘴、口吃,经他别具匠心的刻画,竟把一个倚仗权势抢占民女、荒淫无耻的无赖小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排练中就博得了满堂彩,令人叹服不已。正式演出时,凡他上场前,舞台两侧就陆续挤满了演职人员,争相窥视他那独特的表演绝技。佐临大师生前一直就有在上海创建一个喜剧院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曾把一个民营的方言话剧团、一个集体所有制的滑稽剧团努力争取而纳入了上海人艺的编制,为了充实喜剧创作的艺术骨干力量,他又千方百计把伍黎同志从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归属高教系统)硬给挖到上海人艺(归属文化系统)担任导演工作。大导演谢晋至今只编导了一部喜剧影片《大李老李和小李》,可他想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正是他在剧专的师兄弟伍黎大哥。
他是一个喜剧人物,可他导演的剧目却不局限于喜剧范畴,《无事生非》之外,有正剧《孙中山与宋庆龄》、扬剧《黄浦江的激流》、《烈火红心》;惊险情节剧《青年侦察员》、《最后一幕》;抒情剧《第二次握手》、《博士的罗曼蒂克》;悲剧《三个母亲》;悲喜剧《珍珠塔》、《西哈诺》……这些剧全部凝聚了他的精心艺术构思,风格迥异、各具魅力。金山、孙维世夫妇观摩完《最后一幕》座谈时曾评说:“导演很有章法……”吕复、江俊等演剧队老同志观后也大加赞赏。“四人帮”粉碎后人艺又进行了复排和演出。他《最后一幕》的导演计划,我至今保存着,它成了我后来从事导演工作的参照物。
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似乎有个规律,大凡痴迷醉心于某一事物的人,总有不少趣闻轶事,伍黎大哥也许是由于太专注心中艺术的缘故,在其生活中难免闹出许多笑话。他和人艺的王啸平同志如同一对同心相连的双胞胎,他们俩的生活细节洋相经常相互张冠李戴,有一次刘世正、王公序和我聊天时,曾共同商议,如能把王伍二位导演的笑料汇编成百例集锦,在文艺界内部出版发行,一定会争相阅览让人回味无穷,更有利于同仁的身心健康。如有一次,同事向伍黎大哥借钱,他就热情地四处翻找,最后公然在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