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竞临”第二期:王羲之《得示帖》活动综述.docVIP

“经典竞临”第二期:王羲之《得示帖》活动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竞临”第二期:王羲之《得示帖》活动综述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不二法门。在当代大环境下,由于印刷技术的发达,我们的资料比之古人要强上许多。面对先贤的经典之作、浩瀚的碑帖海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临摹,为我所用呢?与古为徒,如对至尊,相信在对经典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才不至于迷失自己。   《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我们知道:只有致力于对经典的取法和学习,才能更长远地放眼于未来……   本期我们推出了“经典竞临” 第二期:王羲之《得示帖》的竞临。《得示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活动自2007年6月1日在书法网发布,截至7月1日,点击次数达7575次,回复帖子数达131楼,由此可见书法作者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经典法帖的尊重。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在启事中要求作者的临作分为实临和意临,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写出自己对王羲之《得示帖》的理解和临摹的体会。从上传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者依帖而临,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临摹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还有些作者将自己的多遍临摹作品全部上传的,这种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不过,从其前后临习的作品看来,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经过评选,最终10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并选发了几位网友的深刻感悟。作者入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如下:   胡海成陈东旭罗胜福陈辉郭建峰严成刚迟平李立山金恩楠孟克   根据我们的承诺,所有入选作者的作品刊登于我刊青年版“经典竞临”栏目,入选作者获得该期杂志一本。同时我们也对所有参与竞临、发帖支持的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羲之《得示帖》   如图:   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版本不同,释文可能存在差异)。      江苏 严成刚创作感悟:   对于王羲之的《得示帖》以前也只是在网络中欣赏过,而且也没有深入地去揣摩。感谢《青少年书法》、“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是这一活动才让我更关注此帖。从认真读帖到深入临帖,反复研究其线条、笔画、结构、布局。深感其为节奏韵律极高的法帖。如“天”、“下”二字与“雾”字在大小方面的比例,后者是前者的十几倍。这样的大小之变,核心的技巧方法,就是笔画越少的字,越是写得紧而缩,笔画越多的字,越是写得大而放。这样,可以造成强烈的大小对比。收缩字的外轮廓,字的体量就小,外轮廓舒放,字的体量就将大。或者有意夸张某一笔,外轮廓自然开张,字的体量就大。另外“雾”字,将字写大、写聚、写粗、写实,而将“天”、“下”写小、写空、写细、写虚,产生强烈的轻重对比。   以上仅粗浅认识,有机会将再深入精临,吸收其精华!   北京 孟克创作感悟:   愚以为临帖之法在于知其难处与妙处,吾观《得示帖》,其难处有二:一曰行笔无偏锋,虽笔势跌宕腾挪,然锋不偏,无一失笔,故能提按有度。二曰尽阴阳变化之理,阳则沉实庄重,阴则灵动活跃,阴阳变化合乎自然。另有一妙处,曰沙场点兵,若“明”、“雾”、“触”、“故”等字,居中正之所,如将军立马之态,岂不妙哉?   黑龙江 金恩楠创作感悟:   原来一直临习《圣教序》,《得示帖》没临过几遍,今重新拾起,临时感觉气韵不畅,手有些生硬。我认为一个帖拿来后要先读帖,读懂它,甚至了解书写者当时的心情、状态。这样才能意与古会。然后就是“干活”。多临几遍,了解笔法,抓住字型。这样再深加工,就会理解王字了。我每天晚上写几张,用北京徐大成的笔和荣宝斋的信笺,后由于时间关系没坚持下来,选了一张自己较满意的发上来,还存在某些地方用笔不到位、行气不畅的地方,只求大家多给建议。谢谢。   广西 罗胜福创作感悟:   对于右军书法,在参加竞临之前我我一直未敢涉足,只在观望。而二王尺牍,自然流露,书卷气浓,气质优雅,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临羲之书法,应以一帖为中心,反复读帖,揣摩其用笔、用墨、行气及章法等,然后对比其同类作品,以把握其大致风格,进而体味其神采韵致,才好下笔。临《得示帖》,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把握:一是章法行气。此作虽是尺牍小品,但却气象恢弘,节奏明显,特别是几处连笔,不容小视。二是使转。特别是转折处的用笔,变化多端,值得玩味。      河南 陈辉创作感悟:   我平时用中长锋羊毫加健用习惯了,所以不管什么帖,都是一枝笔“打天下”(小楷除外).我对书法临帖和创作的理解是不择纸笔,自然流露,只要气息和笔法正确就可以了。王羲之《得示帖》的临摹难度较大,我临习的感受是:不能一味地追求字形的相似,应该在洞悉王字笔法的基础上追求晋韵,从用笔节奏的快慢上来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