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大明”叫板“粗大明”
以往鉴定家并不看好明代玉器,主要原因是明代距我们较近,传世玉器数量又多,再者琢玉工艺较粗。而近年藏家对明代玉器刮目相看,不仅仅是由于高古玉假冒伪劣泛滥成灾,藏家对其失去信心,转而看好明代玉器;还因近年有大量明代玉器出土,尤其是明代王公贵族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这些玉器既丰富了明代玉器宝库,也为我们正确认识明代玉器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这些明代出土玉器也迫使我们对明代玉器风格作重新认识。
明代王公贵族厚爱玉器
明代王公贵族爱玉、用玉的情况,史书上有不少记载,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描述,但总没有考古发掘出的玉器来得真实、形象、生动。因此,全面认识明代玉器,必须了解明代考古特别是王公贵族墓出土的玉器。
众所周知,迄今为止,明代帝王陵正规考古发掘的只有定陵,其他帝陵,出于文物保存需要,国家都未批准发掘,大多保存完好。
定陵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玉器有51件。从用途观察,有生活用金托玉爵、金托玉执壶、玉盆、玉盂、玉碗、玉皂盒等;有礼仪用玉璧、玉圭等;有服饰用玉组佩、玉带钩、玉带板、玉坠等。另外,万历帝后生前大量使用的簪、钗、耳坠等首饰,多用白玉、宝石镶嵌。若将这些首饰也算作是玉器的话,定陵出土玉器超过百件,而且件件是精品。
在用材与工艺特征方面,定陵玉器至少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用料讲究,大量使用新疆和阗白玉,洁白滋润,相当部分是羊脂白玉,十分难得;二是宝玉石共用,并将色泽艳丽的宝石作为镶嵌材料装饰玉器;三是金玉并用,以金黄色泽衬托聚脂凝光的白玉;四是玉器造型丰富多彩,既有仿制上古时期青铜器的形态,也有前期礼玉形态的传承,更有设计新颖、形态别致的首饰。这些玉器特点,在其他王公贵族墓出土的玉器上也有所反映,可以说是明代精品玉器的普遍特征。
另外,定陵还出土32块玉料,块体较大,均为不规则的自然璞玉原状,实际上是大籽料。其中一块玉料上留下一道长15厘米的锯切痕,准备使用但没有剖开。大部分玉料上贴有墨书标签,写明玉的质地与重量,甚至还编上号。标签文字说明,玉料有浆水玉与菜玉两种。浆水玉呈浅青色,表面稍有润泽。菜玉浅黄色之中又略带浅绿。这些玉料与其他珍贵器物一起随万历皇帝陪葬,表明在明代帝王眼里也是宝贵财富,因为毕竟来之不易。而《格古要论》卷六记载,浆水玉与菜玉,不是上等美玉,品质属中下等。综观定陵出土玉器,大多用上等白玉琢磨,浆水玉与菜玉,使用不多。显然,随葬的浆水玉、菜玉料,是万历皇帝宫中的备用玉料。也可能是沿袭上古时期丧葬玉的传统,将其视为丧葬玉,只是没有加工成器而已。
除大家熟知的定陵明代玉器外,近年在江西、湖北、山东、江苏等地发掘了不少明代王公贵族墓,出土了数量可观、工艺精巧的玉器、珠宝以及金银器。
明代朱氏王族在江西境内共封三藩,即宁王、淮王、益王。其中开府在现南城县的益王一系,从明弘治始封直至清初湮没,前后达150余年。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江西省南城县先后清理了4座益王系的藩王墓,墓主分别是益端王、益庄王、益宣王、益定王。墓中共出土金、银、玉、铜、瓷器、服饰等1340余件,其中玉器488件,占三分之一强。据学者统计,江西明宗室出土的明代玉器达2139件。
其他省的明代王公贵族墓,也出土大量玉器,如山东明朱檀墓出土玉带板、玉佩、王圭以及大量精美文房用玉器;河南明潞简王光玉腰带就出土了16件,还有其他玉雕件;河南浚县一明墓出土玉带钩18件,似乎是一位玉带钩爱好者。
南京地区由于是明故都,除明孝陵外,周围地区还有大量王公贵族及文武百官的墓葬,近年在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中,陆续有所发现,出土大量金、银、瓷器及技艺高超的丝织品,玉器及首饰引人注目。
位于南京郊区的明中山王徐达家族墓,以及明徐达五世孙徐?Y夫妇墓,出土不少精美无比的玉器及金宝玉首饰,其中有14块、17块的玉腰带各1副,20块的玉腰带就有4副。玉腰带数量及佩式虽已基本定制,但工艺及装饰各不相同,或光素无纹,洁白无瑕;或精雕细琢,巧夺天工;或镶金嵌宝,穿革附带。同出的镶金嵌宝玉首饰,不仅用料奢侈,构思奇巧,工艺也十分精湛,代表了明代首饰工艺的水平。
另一座带有明代皇亲国戚血统的明黔国公沐昌祚、沐睿墓,也在南京附近发现,出土的玉器、首饰品质、款式以及工艺水平,与徐达家属墓出土物不相上下,但数量更多,总计达40余件,其中有服饰用玉腰带、嵌宝玉金首饰,还有实用的玉器具等。表明级别越高,用玉等级越高,数量也越多。
徐达家族、徐?Y夫妇及黔国公沐昌祚、沐睿,多数人有爵无职,鲜有上朝机遇,不需要用数量如此多又如此豪华的玉腰带及首饰。因此,我们认为,这些玉器首饰,多为赏赐之物,或是后裔收藏的祖上宝物,年代跨度较大。有的玉腰带不满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