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石资源.石文化巡游》专题系列之三金沙江“川藏接壤河段”卫星畅游.docVIP

《长江石资源.石文化巡游》专题系列之三金沙江“川藏接壤河段”卫星畅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石资源.石文化巡游》专题系列之三金沙江“川藏接壤河段”卫星畅游   前言:“年岁不饶人,力不从心”这是笔者最实际的写照。因学生时代经历了沿江寻踪历险而热爱和崇尚金沙江的自然魅力,便自封为“金沙江之子”。   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总有一个心愿:毕生梦想求解金沙江诸多的奥秘,虽然走遍了云南省内的金沙江多数河段,但学海无边,秘境重重。花甲之年已不能再徒步远征了;好在当今科技发达,还能借助“谷歌卫星资料”的学习与解读,自长江源区顺流而下,再陶醉于祖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金沙江!   文中除交通图及地质图外,其余插图均选自谷歌卫星资料,笔者在此深表感谢!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中华大地的“父亲河”。经过沱沱河的“长江河源区”以及通天河“深切河曲区”的学习与推荐,本文进入到了第三大河段――金沙江川藏接壤区“峡谷、半峡谷河段”的学习与推荐。   本河段全长约880千米。除了玉树、德格、白玉、巴塘及奔子栏的局部地段出现较开阔的河谷外,基本上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区的峡谷、半峡谷河段。谷底到谷坡两侧的高山部位,比高可达1000~2500米,故沿途地势较险峻,沿江交通较为不便。   气候与考察环境简介:   本河段处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与巴颜喀拉山脉之间的高原山地分布区,海拔4500米以上山峰常年积雪,融雪水成了金沙江支流的重要水源。在潮湿的雪线以下至土壤层较厚的谷坡地带,多发育有针叶林或河谷混合疏林;地势北高南低,气温北寒南暖,夏秋山凉谷热,北部年积温不足200度,向南增至4000度以上;南部河谷带较温暖而干燥,局部成为“干热河谷”。全河段降水约在600毫米/年,在开阔河谷区段及阶地发育地段,出现了较多的季节性旱地和常年性耕地及牧区。   由于本河段河谷地带谷底的海拔均在3500米以下,特别是向南约100千米至正科乡一带,谷底海拔就骤降为3300米,向南到白玉县的大拐弯一带仅为3000米。再向南到巴塘县的竹巴龙,谷底海拔降为2490米;向南进入滇藏川三省区接壤处则降为2110米。由此得知:金沙江在川藏接壤的这一河段里。除了冬季寒流侵入的时段外,在巴塘及其以南的开阔河谷底,几乎可以常年进行石资源的考察和观赏石的采捡活动。南部的开阔谷地突显“干热河谷”的暖阳干热特色,只有白玉以北的部分峡谷地带,在入冬至早春时节可出现岸边及河面的局部冰冻。   交通概况:   大部分峡谷区内都没有沿江公路相通,其余有沿江普通公路、简易公路及局部柏油路面的通车河谷,不足全河段的2/5。317川藏横向国道、318川藏横向国道,以及214滇藏青纵向国道的柏油路面及国道的5座金沙江大桥横贯全区。在德格、白玉、巴塘、得荣各县城附近的支流地段,拥有较多的车行便桥及简易人行吊桥,便于考察及采石通行;在数百千米的众多开阔河谷及支流交汇地段,藏族居民点较多,渡口常见,食宿、交流、交通仍较方便;这也算是通行交流、考察旅游等条件较为理想的巡游河段了。   地势与地貌特点:   本河段地跨青海、四川、西藏及云南四省区,恰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芒康山与沙鲁里山之间的槽谷地带;为横断山脉的北段。分水岭自海拔5000至5500米降至4200米,江水面由海拔3500米降至2000米以下。全河段长约900千米,水位落差达1500米,坡降比为0.6%0,即0.6米/千米。   川藏接壤的这一峡谷、半峡谷河段,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的横断山脉北部,故金沙江主河道基本上是沿着由西北向东南,再逐渐转向近南北方向的“宽缓弧形”延伸。其中仅在白玉县西北部,由于横向、纵向的复杂断裂带及地貌的影响而出现3次直角形拐弯后,又沿着“区域构造带”继续由北而南下。   该河段大地构造的区位属甘孜褶皱带西南边缘,处于松潘一甘孜地层分区地带。由于中生代至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北面的欧亚板块挤压俯冲,青藏高原节节隆起,古板块和古地中海的不断扩张、消亡与演化,造就了横断山区域的众多弧形“区域构造带”。   金沙江在本河段所流经的峡谷地带,从地质条件来看,以西藏江达县至四川德格县一带为界,北部河段较单一,其以南河段则较复杂。   北段主要以出露中生代早期的海相三叠纪地层为主,岩性为泥质岩(页岩、粉砂质页岩),碎屑岩(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化学岩(硅质岩、石膏、岩盐),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地层厚度巨大。并分布有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闪长岩及接触带变质岩(角岩、大理岩、似矽卡岩等)。   南段出露地层除了三叠系以外,古生代各纪的地层都有分布,部分地层构成了复杂的区域浅变质岩系(片岩、绿片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变质火山熔岩及变质火山碎屑岩等),以及构造变质岩。   值得重视的是本河段普遍分布有中生代侵入的,来自地壳以下的上地幔“超镁铁质岩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