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福寺壁画的世俗文化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多福寺壁画的世俗文化分析   【摘 要】多福寺壁画主要绘制于寺庙的大雄宝殿的内壁上,讲述释迦牟尼一生行迹的本行经变故事。其价值意义除了体现精湛的绘画技艺外,壁画的内容还体现出世俗文化的特点。多福寺壁画的世俗文化不仅受明代宫廷绘画的影响,在人物塑造、背景场景、设色等方面还与儒家文化、民间文化等有关联,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佛传故事画。   【关键词】多福寺壁画 世俗文化 民间文化   壁画表现的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寺观壁画。我国原始社会已经出现了壁画,而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宣传与深入,寺观壁画也相应地成为宣传佛教教义最通俗的手段。山西境内保存有大量题材丰富、技艺超群的宋、元、金、明时期的壁画作品,而太原崛围山多福寺壁画就是明代保存下来的优秀壁画之一。   一、多福寺寺庙沿革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城区西北35千米的呼延村西的崛围山,创建于我国佛教发展鼎盛的唐代,原名崛围山寺,简称崛围寺。宋、金、元三代,未见兴工碑记。明代是多福寺的中兴时期。明成化二年(1466),《崛围寺兴复记》碑云:“旧有精兰,自晋恭王有国奉为焚修,??宇增修完美。”现存寺内大雄宝殿脊檩下的木板题记亦曰:“大明景泰七年(1456)岁次丙子四月癸丑庚子朔初四□乙卯重修谨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多福寺除了主体建筑,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补。这次的修葺规模较大,使寺庙更加彰显华丽气质。   二、多福寺壁画的主要内容   多福寺壁画保存在大雄宝殿内的墙壁上。大雄宝殿于明景泰七年(1456)基本建成,然后进行铺瓦、砌墙、塑造神像等一系列工序,至明天顺二年(1458)完成殿内壁画绘制工作。壁画主要绘制在大雄宝殿内的东西两面山墙内侧和檐墙的内侧,殿内壁画总面积90.93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围绕释迦牟尼一生行迹,共84幅,每幅壁画间以树木、房屋、榜题、云气相连,形成独立的故事情节。壁画内容均在矩形的墨线框内书写,内容、情节都在榜题上标注清楚。各幅画面上的人物、景物、树木山石为界,壁画错落有致,空间层次分明。   多福寺壁画图像生动自然,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赋予情节的写实与世俗化。例如,入明师学算法、南天国习学武艺等,都依照当时现实生活的场景体现佛教文化环境,画面更具生活化、世俗化。同时佛传故事画利用图像世俗化的视觉形象,使佛教教义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了普及宣传的作用。   三、多福寺壁画的人文世界   (一)多福寺壁画人物形态   多福寺壁画虽然出自民间画师之手,但其丰富的经验与高超的技艺将壁画中的人物景物刻画得生动写实,根据其地位、身份、职位的不同凸显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在人物的组合关系处理上,主体人物大于次要人物,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主要的表现手法。“第五梵王观太子请阿斯陀仙人占相之处”人物数量虽然与太原崇善寺相比较少,但在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上足以体现画师的技巧,梵王就坐宫中宝座,身体略微倾向于太子,与周围人物的互动,体现出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更体现出梵王的高高在上、儒雅威严。“第九感得天人献宝具之处”,摩耶夫人与几名侍从陪太子在庭院嬉戏玩耍,太子在戏耍二位宫女手中的持扇,而夫人紧随其后,夫人着装奢丽豪华,神态仪表端庄高贵,举止优雅大方,天人?I宝者表现出的谦卑恭敬,小太子活泼可人,充满了童年无忧无虑的欢愉气氛。“第十五太子入明师学算术”,宫中庭院中,老师端坐于屏风前,姿态端正,右手略微抬起,仿佛正在教授知识于太子。在老师的对面是太子与辅导者,辅导者认真负责,太子专心倾听老师的教诲,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在室内的远处有两位宫人端着茶具进进出出,窃窃私语。画面生动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刻画出封建社会贵族子弟学习的生动场景,极具世俗人文气息。   壁画中的帝王、皇后、侍女、文官等都是根据他们的职位、身份做了一一区分,他们或低头耳语,或沉着冷静,或慈祥开朗,都随着佛传故事的起承转合发生变化,使原本枯燥的佛传故事画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交流、肢体语言上的呼应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佛传故事画更贴近人物的现实生活,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从而提高了佛教的影响力。   (二)多福寺壁画的色彩   多福寺壁画以青绿为主。人物、楼宇建筑先用墨线勾勒轮廓,多以朱砂着色,其间穿插加入白、黄、金以及三青等色,人物设色艳丽,装饰意味浓郁。山水图像均作为背景出现,多以青绿晕染,山石树木以墨线勾勒轮廓,山石以斧劈皴为主,再浅绛青绿。建筑多以平涂,设色较厚重,尤其宫殿、寺庙装饰最为精美,均以细线勾勒,再施以重彩,尽显奢华之感。   多福寺壁画的色彩浓艳,装饰性强。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景物以当时的真实环境为创作依据,体现了宫廷绘画所追求的精工富丽、细腻柔美。但由于画师本身并非贵族,也并非宫廷画师,故在风格上有体现出民间的审美特点。   (三)多福寺壁画的场景与情节   多福寺壁画虽以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