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书赠高又明对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太炎书赠高又明对联   2007年秋后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一副章太炎先生篆书对联,文曰:“诗题史籀岐阳鼓,书载范乘湖水船。”是题赠给陕西辛亥革命首义者之一高又明先生的。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书法家和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由于太炎先生对文字学有着深厚的功力,其书法中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与书写技巧是一般书家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他的篆体书法作品,韵味古朴,结体奇特,上达商周金文古籀,下通秦汉诏版缪篆,结体中既有新意,又不失“六书”之法。由于太炎先生对中国文字的结构熟悉之极,使得他在经营书法作品的章法时得心应手。结体布局需要紧密时,就加强文字笔画的繁复性,使之密不透风;行文章法需要疏朗时,就减少文字笔画的次要部分,使之疏可走马,如此就加强了书法顾盼呼应的效果,这是真正的文字学家才能写出来的书法作品。现代书法家沙孟海在评价章太炎书法作品时说:“单就篆学而论,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依据,点画的增减,偏旁的去留,都是极讲究的,从来不苟且着墨。”说太炎先生书法“不苟且着墨”,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他在书法作品中对文字假借和对文字结构的处理(即对文字笔画的增减)都遵循一定的法则,而不是想当然地增减与假借。当然,太炎先生的篆体书法也不仅仅是以《说文》为依据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说文》与三体石经同为小学大宗。”(《章太炎书信集?与于右任书》)可见,除《说文》以外,金文、简牍、碑拓都是他研究文字、使用文字的工具。   这副对联的上联“诗题史籀岐阳鼓”,是说古人在诗歌里题赞了史籀所书写的“岐阳鼓”。“岐阳鼓”即“岐阳石鼓”,这是对早年出土于陕西岐州(今陕西凤翔南)之南10面鼓形石碣上文字的称呼,因其文字刻写在鼓形石碣上,故通常称其为“石鼓文”。又因其文字内容一般认为是记述了周宣王狩猎之事,又被称为“猎碣”。由于石鼓上的文字记述了周宣王的事迹,前人推测石鼓上的文字应为周宣王的史官“籀”所书,故也有称此石鼓为“史籀之书”的。而有一些人更扩大地将战国以前的大篆体文字均称为“籀书”。《石鼓文》出土较早,在唐代就有拓本流传和诗歌之赞了,如唐代诗人韩愈的《石鼓歌》中就有“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诚作《石鼓歌》”。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石鼓歌》也有“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黑分明”之句。宋代诗人苏东坡也作有《石鼓歌》,诗中有“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等句。由此可见,《石鼓文》是古代文人十分重视的文字资料。   下联第3、4两字十分难于辨认。根据这两字的形态、结构,我先以为是“汜胜”=字。“汜胜”为人名,与上联的“史籀”人名正好相对。但“汜胜”与下面“湖水船”似乎关联并不甚密切,想太炎先生用典也不会如此轻率。所以,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总觉得“汜胜”释读得不够周妥。适逢戊子春节友人聚会,我出示此二字相质询,虽未能明确释出二字意义,但同道的提示却给了我许多启发。归舍我即翻出章太炎先生其他书法资料与此联文字细细对照,又结合上下联的字意及语言环境,终于考出下联此处应为“范乘”二字。“范”字在此处省写上部的草字头,这是太炎先生常用的省减手法,也见到其他书法家曾经使用过。而“乘”字则稍难释读,起初释为“胜”,是因为篆书体“胜”字的右旁写法与此处写法较为相似(《六书通》上有几个“胜”字的写法即与之相近),似乎此处又是省减了左边的偏旁。但检《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并未见与下面“湖水船”内容相符合的“范胜”人名。在《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所展示章太炎先生的对联中,有一联为“城上墨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烟”,上联有一“胜”字,写法显然与此处不同,但上联第3个字却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字的上半部与此处对联下联第4字的上半部完全相同,都是呈上下两个小“人”形两边各两点。根据书上对联文字的文义,知其从“土”,检《说文?土部》考出此字实是一“墨”字,只是对联中省写了“墨”字上部的方框部分,剩下的重叠小“人”形及两旁四点,代表了一撇一横一竖,或两横一竖的笔画。再回到此处看“范”字下面的文字,我忽感到此字一定是一“乘”字。亟检出《说文》《六书通》《金文编》《汉语大字典》等字书,诸书上所列“乘”字写法果与此处大类。特别是《金文编》上所列钟鼎文字,有许多与此相近的写法,如禹鼎、公乘壶、公臣簋上“乘”字的写法等。而《说文》上“乘”字的古文写法就更与此相近了。在《金文编》上容庚先生以为“乘”字上部从“大”,而《说文》上则认为从“入”。章太炎先生正是将金文“乘”字写法的下部、《说文》“乘”字的上部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写法,从此处也可看到太炎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字结构的深刻了解。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乘之本义为升为登,引申之为加其上。许训覆也,与加其上同义。字象人登木之形。”人登木,即人登舟,舟乃木制。此处写法正形象地表现出了“乘”字的形意本指。   解决了这个“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