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镜的圆与结及三个制镜高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铜镜的圆与结及三个制镜高峰   我国铜镜与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铜镜不同,形成了远古时期两个不同地域文明的两个不同类别的铜镜系统。西方的是有柄铜镜,而我国一开始便是圆板具钮镜。   我国铜镜传说是轩辕黄帝始造。我国铜的发现很早。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发现仰韶早期黄铜片,距今约6600年;1978年在甘肃东乡发现马家窑文化铜刀。这些铜刀、片经长期使用磨光,有照人的功能。从此时到齐家文化历经2500年,但是至今没有考古实物证明这一时期有铜镜。1975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中出土了一面圆板具钮镜,直径6厘米;第二年又于青海贵南尕马台发现一面圆板具钮镜,直径8.9厘米,因当年钮已坏,而在其上方打了两个孔以便持拿(图1)。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100~3700年,距传说的黄帝时代不远。我国的铜镜从此便以圆板具钮镜的式样诞生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伏羲、女娲这样的伟大人物。传说伏羲氏诞生于今甘肃天水一带,而后转入中原。他总结了以往先民的经验,为了游牧、渔猎的需要,顺应牧草与猎物的分布而转移各地,因而必须解决方位和气候变化的问题。《周易?系辞下传》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羲即伏羲,他仰观天体的结果,发现日月星有其运动规律,认为天是圆的,日月也是圆的,日月星代表着光明,后人称为三光。崇拜太阳是人类祖先共有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光明,每天东出西入,天像个大圆顶。而地总是相对平直,认为地是方的。这天圆地方之说长期影响后人。伏羲还发明了“河图”“洛书”“八卦”,这也都是从天圆地方和山、川、雷、风等自然规律总结后而发明的(图2、3、4)。安徽含山出土的玉片上刻有与八卦、河图、洛书相关的纹饰,方玉片上刻有大小二圆,二圆之间刻有8个箭头,方玉片边刻有类河图的不同数字的点(图5)。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七彩陶盆,那人面即为太阳神的形象。盆的圆口沿绘有8个方向符号,亦可看成是早期的八卦符号(图6)。还有许多彩陶都刻绘有太阳纹。由此可见距今8000~4100年前的祖先对天体的圆的认识和对日月的崇拜。因此,齐家文化铜镜一开始就以圆形出现一点也不奇怪。      齐家文化铜镜见于报道的两面都是圆形:其一背面光素无纹;其二背面是七角纹饰,七角内有斜线,这在同期彩陶上是常见纹饰,可以认为是对天光、日光、火光的歌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面齐家文化铜镜,传为甘肃临夏出土。该镜圆形,直径14.3厘米,厚0.15厘米,纹饰为三角纹加斜线,并有3道凸弦纹,也是歌颂天圆和崇拜太阳的(图7)。夏商周的铜镜全部都是圆板具钮镜。比如《中国青铜器全集》卷16载有一面圆板具钮叶脉纹镜,直径12.5厘米,为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弓形钮,背有3道凸弦纹,间有8组叶脉线和放射线,边缘饰有连珠纹。这8组叶脉纹与安徽含山出土的玉片上的箭头纹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后人对同一纹饰取了两个名字罢了(图8)。另一面为同心圆放射线纹圆镜,直径11.8厘米,同样出自妇好墓,弓形钮,以钮为中心饰7道同心圆,圆与圆之间布满放射直线,也是对太阳光芒的赞美与崇拜(图9)。   那么,我国铜镜为何在背面中心作钮穿绳呢?这就像西亚与埃及等地的有柄镜,由于他们强调权杖,权杖对于他们是最重要的,那些法老像都是手握权杖,所以镜子也必然以有柄的形式出现。而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是结绳,结绳记事,结绳作网……结绳是需要绳的,当代考古证明,在距今28000年的山西峙峪人遗址就发现了有用绳迹象的骨箭。距今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就有了骨针,骨针必然要用绳,还有他们打猎用的石球,是用系绳来打击猎物的,也要有绳。距今8000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民屋是圆形的,独有405号屋是方形,屋内两柱之间有绳的痕迹,是古人的结绳记事房。两柱之间布满了横向绳迹,6厘米左右一排,有60~70排之多。在仰韶文化遗址也有类似情况,在大的居民区内,也有结绳记事房,这说明结绳记事在当时已相当普及。   我国文字产生之前,有一个很长的结绳记号时期,至少有4000余年,那也是一个文明时代。绳在远古人类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是与生活密切连在一起的,所以中国铜镜一开始就是圆板具钮方式,以钮穿绳来持镜而照,而且穿绳后要打结或编成辫花来美化它。中国人用绳打花结一直延续至今日,这近万年的历史中,中国人的绳文化与心理形成了不了的情结。中国铜镜一出现便是圆板具钮镜,它的特征便是圆和结。   春秋战国至清代,我国铜镜历经2500年的发展,出现了三次发展高峰,但始终是以圆板具钮镜为主体,形成了一条主线。   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百家兴起,各种学说争鸣不断,思想非常活跃。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