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观念抓机遇敢作为
1980年代中后期始,伴随着下海商潮的汹涌冲击,电影、录像、歌舞等多元文化的涌现,汉剧被无情地挤下了舞台,推出了剧场。老艺术家们叹息心伤,年轻人四处找饭碗。人才大量流失,事业凋敝。
戏文里讲:“胜利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我们长达十余年的坚守后,进入新世纪,常德汉剧院终于迎来了曙光。常德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为保护常德高腔这一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将常德市汉剧院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常德汉剧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如此,我们在艺术建设、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人们不禁要发问,常德汉剧人是如何濒临绝地而复生?如何能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的理解是天时、地利、人和、机遇加作为。
一、改变观念看问题,抓住机遇敢作为
剧团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但又不能单纯依赖政府。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剧团只能走演出之路,走老前辈的路,观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尽管城市演出阵地几近失守,但农村仍有我们广阔的演出市场。转变观念,不再一味地等着向上伸手,抓住机遇开拓农村市场,戏曲院团可大有作为。
我们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及时转变观念制定决策。一面召集人员回团,敲响开台锣;一面向上级反映,争得了经费。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本地汽车厂共同研制出了全国第一辆流动演出舞台车,用于开拓农村演出市场。有了流动演出舞台车后,我团每年外出演出达300场左右,在增加剧团收入的同时,也使广大观众看到常德汉剧艺术的存在,扩大了汉剧团的影响,使演员看到自身的价值,焕发出追求艺术的精神面貌。
2000年旧城改造,团址拆迁得到一笔补偿经费。对这笔款项的处理,大家各执一词。正值此时,获悉省文化厅要在2003年主办全省首届艺术节,剧团班子当机立断,把钱投在艺术建设上,倾力打造了常德高腔《紫苏传》,夺得省艺术节“金奖”,以及17个单项奖,并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再造了常德汉剧艺术的辉煌。此举令同行翘指,在演职人员的心中,油然升腾起一股强烈的艺术责任心和文化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得到常德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二、加强改革图发展,创新机制促建设
2001年,市委、市政府为保护本土特色文化,实行资源整合,将原市汉剧团、原市滨湖影剧院以及新组建的市歌舞团合并为常德市汉剧院。组合后如何正常运转,如何稳步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经过集思广益后,我们最终确定了保牌子、争面子、捞票子等几个发展方向。保牌子,即保证常德汉剧这一特色艺术的发展。争面子,支持歌舞团充分发挥常德丝弦和民族歌舞等特色节目,为常德文化名城的打造彰显实力。捞票子,以演出收入为经济后盾,切实改善单位面貌和职工经济收入。同时,统筹兼顾地调整部门设置、人员结构,将领导成员的职责与分工明晰化。如此,复杂的情形一下变得清晰明朗。
为加快艺术建设,促进单位发展,我们制定了人事制度和经济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首先,实行工资浮动制,将工资与劳动量挂钩。其次,是完善规章制度和岗
位职责监督机制。与此同时,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发展规划、演出经营目标、艺术传承计划等相关管理措施先后出台。
人性化的改革政策,颇具活力的创新机制,严格管理的制度措施,促进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以前不愿演出的现在争着要求演出了;跑场捞外快的现在收心了;青年演员每天练功勤了,主动请老师辅导学戏的人多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各项工作步入正规序列。从此,汉剧院又一次把握住事业发展的先机,为日后驶入快车道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拼尽全力抓艺术,出人出戏出效益
改革创新为汉剧院赢来了勃发的生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抓牢艺术发展的命脉,凸显工作成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在抓基本功训练上,指派专人管理,请老艺术家坐镇指导。同时,以戏促功提升青年演员的业务水平。注重学习观摩,开拓艺术视野。并实行末位淘汰、下岗或解聘的青年演员业务考核制度。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荣获“梅花奖”、全省“十佳演员”、“田汉表演奖”、省级优秀演员奖的中青年艺术人才。
为“出戏”,我们倾力投入新剧目创作。参加省里三届艺术节,我们先后打造了《紫苏传》、《合家欢》、《雨荷》三台大戏,获得“一金两银”,以及音乐设计、优秀表演等多个单项奖。此外,狠抓剧目恢复,有近两百个优秀传统剧目可供常演,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出人出戏,目的在于出效益。人才、剧目建设上的有效管理和倾力投入,为经济效益的稳步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平台。2000年,我院与省文化音像出版社联合制作了十台优秀传统剧目,获利10万元。2001年,我院排演的《思凡》等7个常德汉剧经典折子戏,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