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脏腑辩证医案举例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气虚证
【病案举例】
周某某,女,24岁。
11岁时患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缓解后,遗有心悸、胸闷,动则更甚,频发室性早搏。服用慢心率、心律平等药,早搏明显减少,但停药后复发。就诊时已患病10余年,平时易感冒,心悸气短,胸闷喜叹息,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红苔薄,脉结而无力。Holter检查:发作时室性早搏8~11次/分钟,24小时共4385次。用振心复脉汤加味治疗。桂枝10克,炙甘草30克,红参10克,大枣5枚,茯苓1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旋覆花10克(布包),广郁金10克,知母10克。服药15剂后,心悸、胸闷明显好转,精神转佳,早搏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仅2~3次/分钟。上方炙甘草减为15克,红参改为太子参15克,继服30剂,早搏消失,精神佳,无特殊不适。随访五年未复发,且极少感冒。
(二)心阳虚证
【病案举例】
常某,男,74岁。1992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久患消渴、冠心病,自1986年以来,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双下肢浮肿,曾5次住院,长期服用降糖药及扩冠药,间断服用利尿药,病情尚平稳。近1个月来,双下肢浮肿进行性加重,且逐渐延伸,心悸不宁,喘促气短,小便短少,持续胸闷,服上药无效,请高老诊治。患者面色白虚浮,舌质暗淡,脉沉细而迟(脉率53次/分)。证系阳虚水泛,拟温阳益气行水法,予“强心汤”加味:红参9克,黄芪30克,山萸肉15克,葶苈子9克,丹参30克,肉桂9克,制附子6克,泽兰30克,茯苓15克,泽泻30克。7剂药后,浮肿全消,尿量增多,心悸胸闷明显减轻,呼吸平稳,心衰控制。予“强心汤”继服。两周后复诊,心衰无再发,脉率62~74次/分,病情稳定。
薛xx,女,75岁,心绞痛突然发作1小时,头晕,随即昏倒,面色苍白,冷汗湿衣,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小便自遗。血压70/60mmHg,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脉微欲绝,舌淡苔薄白。乃心阳不振,厥脱重证。急宜参附龙牡回阳救逆,配合西药共同抢救:红参15g,为煎代茶,熟附片15g,先煎,山萸肉18g,全栝楼12g,薤白头6g,当归18g,红花6g,降香4.5g,煅龙牡各30g,水煎服,一剂。
二诊:左胸痛止,仍胸闷肢冷汗多,脉小不匀,血压仍低。续进前方,五剂。
三诊:汗减,四肢温,血压不稳,苔灰腻,原方加楂曲各9g,枳实15g,厚朴6g。
《张伯臾医案》
(三)心阳暴脱证
【病案举例】 曹某,男,63岁。1974年11月5日初诊。
主诉:入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及下壁损伤”。症见:胸痛彻背,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发紫,恶心呕吐,四末不温。
诊查:血压16.0/10.7Kpa(120/80mmHg)。舌质淡苔白,脉结代无力。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辨证:心阳虚脱,血瘀痰阻。
治法:大补元气,固脱生津。
处方:人参15g,煎汁分数次饮服,三剂。
二诊:胸痛大减,汗已止,口唇转红,四末转温,呕吐亦止;时有恶心、心悸气短、可进流食。舌淡苔白,脉细涩。心中阳气有来复之机,但气虚血瘀痰阻之象尚在,故拟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化湿和胃法。
处方:人参8g 熟附片9g 丹参15g 当归9g
玄胡9g 石菖蒲15g 陈皮9g 鸡内金9g
三七粉1.5g(分冲) 十剂
三诊:药后胸痛偶作,且伴心悸气短。恶心已消失,食纳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虽心阳得以温煦,但心阴尚虚,故治宜调理阴阳,益气活血。
处方:人参8g 黄芪15g 黄精15g 丹参15g
麦冬15g 玉竹12g 山楂9g 赤芍15g
川芎9g 红花9g 三七粉1.5g(分冲)
四诊:上方药服用三周,患者已能下床活动,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活动量加大或纳食过饱可诱发胸前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时阴阳得复、气血已充,法亦益气通脉、活血化瘀。
处方:黄芪15g 黄精15g 当归10g 川芎15g
赤芍15g 郁金9g 丹参15g 红花10g
莪术15g 山楂9g 降香9g 三七粉1.5g(分冲)
上方药服用一个月,病愈出院。
(四)心阴虚证
【病案举例】
陈某 ,男,66岁。1991年9月24日初诊。
心慌、气急、胸闷8年,屡治不愈。症渐加重,动则心慌气急,伴神疲乏力,睡眠多梦易醒,颜面发热,诊见形体消瘦,两颧发红,舌暗红,苔少,脉细促。心电图报告,心动过速,心率115次/分,心电轴偏移,频发室早。诊断为心悸(心阴虚型),证属心阴亏虚,心脉失养。治则滋阴安神,两调心肾。处方:炙甘草15克,白芍15克,麦冬15克,丹参15克,生地10克,阿胶(另包烊化)10克,党参10克,茯神10克,枸杞10克,枣仁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五味子6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