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蒙学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一种教育。它一般招收8-15岁的儿童入学,大多属于私学性质。 据说,蒙学始创于奴隶社会的夏朝,在秦汉时期得以不断的发展,唐宋以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程序,主要进行读书、写字、作文、传统思想的教学,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科举考试作准备。 蒙学教材是古代语文教育的载体,称为“小儿书”、“蒙学书”,种类繁多,且自成体系,凝结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大量的人生经验、做人的良方、处世的诀窍。 蒙学教材的实际意义已经超过了启迪童蒙的范围,被很多人终生学习并广泛应用到生活领域,成了人们汲取文化、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源泉。 研究古代蒙学教材,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语文教育,了解教材在教育中的作用,并发掘其合理的成分,这对于审视语文教育的沿革、发展、创新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建设新的教材体系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阶段,西周初期到唐代: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兼授各种知识。 现存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周宣王时)。 秦代有《仓颉篇》(李斯)、《爰历篇》(赵高)、《博学篇》(胡毋敬),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闾里书师合并为《仓颉篇》, 成为当时学校使用的通行课本。 汉魏六朝的蒙学教材,主要有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贾鲂《滂喜篇》、蔡邕《劝学》、《女史篇》,朱育所《幼学》,晋束皙《发蒙记》,顾恺之《启蒙记》,周兴嗣《千字文》等。 唐代蒙学教材除旧编外,还有抄写名言谚语、向学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道德教育的,如《太公家教》;有将典故编成韵语,供学童识字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如《兔园册》、《蒙求》;有供学童讽诵的诗歌选本,如《文场秀句》;有供学童临时查阅的字书和常识回答,如《杂抄》、《俗务要名林》;还有专供童蒙习字的教材,如《杂集时用要字壹千三百言》等。 第二阶段是宋至清中叶,开始向分类细致、针对性较强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生活日用知识,识字教材更加注重汉字的特点,多数采用韵语体裁和对偶句式,内容上更加适应儿童的特点和兴趣。 最常用的如 “三、百、千”。在知识的传授上,有专门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如《性理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名贤集》、《增广昔时贤文》等;有历史知识类的,如《十七史蒙求》、《续古千文》、《小学》、《童训》、《少仪外传》等;也有专讲典故故事、名物制度常识的,如《名物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在形式上,有诗歌,如《训蒙诗》、《小学诗礼》、《童蒙须知韵语》等,尤其是《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也有专门用韵语写成的,如《小学诗礼》、《训蒙雅言》、《弟子规》等;从教材适应的对象来看,有专门为女子编写蒙学教材,如《女小儿语》、《闺训千字文》、《改良女儿经》、《女四书》等,内容多为灌输“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包括女子日常生活常识的内容。 第三阶段,清中叶至民国初年。 随着新式课堂的建立,出现了扩充的蒙学教材,如改编和续编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针对新式课堂所编教科书未能吸收和传承蒙学教材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当时的政府和知名文人都在尝试改革传统蒙学教材,使其在内容上、编排上更有科学性。经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03年商务所编印了我国第一套小学用的最新教材。这套书在教育界占势长达十年之久,影响十分深远。 蒙学教材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一是综合类,既教儿童识字,又传授一些历史、名物、掌故和人生哲理方面的知识,《三字经》、《千字文》即是典范。 《三字经》全书共1280字,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广博丰厚,涵盖了学习的意义、礼教规范、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名物掌故、道德激励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是伦理道德类,侧重向儿童传授伦理道德知识以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准则,如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议外传》、程端蒙的《童蒙须知》、陈淳的《小学诗礼》、《训蒙雅言》、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李毓秀的《弟子规》、朱熹及其弟子编篡的《小学韵语》以及佚名的《名贤集》和《增广贤文》等。 《弟子规》用三字写成,全书360句,计1082字,分别向学童传授了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和学文的具体内容,切于封建伦理,被称为“开蒙养之最上乘”。后世流传最广、最著名的封建伦理道德读物要数《训蒙增广改本》,该书按照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的顺序写成,共计412段,系统总结了中国人的处世诀窍,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重要的说明书。 三是历史知识类,或简述历史的发展,或收录历史故事,或编辑历史人物的嘉言善行,在对儿童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如王令的《十七史蒙求》、朱熹的《小学》、翁三山的《咏史》、李元纲的《厚得录》、赵南星的《史韵》、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