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的正气论与民族精神 提纲 引言:从孔子到孟子,由人的发现到士的自觉 一、何谓“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的本质特征 “集义所生”的价值支撑 “勿忘勿助”的养气之法 二、“修天爵”、“尊良贵”、“养大体”的修养之术 1、天爵与人爵之辨 2、“良贵”与“人贵”之辨 3、“大体”与“小体”之辨 提纲 三、居仁由义的“大丈夫”精神与创格完人 1、处“穷”与居“达”之道 2、“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3、“舍生取义”的价值追求 4、“善”、“美”、“大”、“圣”、“神”的完美人格 四、孟子正气论与民族精神 1、文天祥《正气歌》与浩然之气 2、知识分子的操守 3、民族的脊梁 4、永远的精神故国家园 引言:从孔子到孟子—由人的发现到士的自觉 孔子:仁学,即人学,即人的发现 孟子:以德抗位,道尊于势:士的自觉 论证了人的尊严与价值,士独特意义。 下之士有三可賤。慕名而不知實﹐一可賤。不敢正是非於富貴﹐二可賤。向盛背衰﹐三可賤。仲长统《昌言》: 浩然之气构筑了民族的精神脊梁:舍生取义、刚正不阿、犯颜直谏,培育了民族的阳刚之气。刑部尚书钱唐,冒死谏罢祀孟子。 居仁由义:精神家园。 一、何谓“正气” 引言:从文天祥的《正气歌》谈起原文: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 …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七气是指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 正气歌(节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 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 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 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其诗作笔力雄健,情感饱满,慷慨激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撼千古人心。 文天祥《正气歌》所列举的人物构成了民族脊梁,天地正气。正气就是孟子的“浩然之气”。 一、何谓浩然之气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忘之误),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的特点 1、 “至大至刚”的本质特征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至大、阳刚、养而无害。 2、“集义所生”的价值支撑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3:”勿忘勿助“的养气之法 必有事焉而勿正(正为止)。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二、“修天爵”、“尊良贵”、“养大体”的修养之术 1、天爵与人爵之辨 2、“良贵”与“人贵”之辨 3、“大体”与“小体”之辨 4、“求放心”的终极方法 1、天爵人爵之辨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告子上) 2、良贵与人贵之辨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