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意与中华圣哲的世界认同 一、一体感应的意义世界 “一体”、“感应”和“生生”,是儒者世界观的三要点 1、“天人一体” 1)“天”:广、狭二义 2)世界乃一生命整体 “三才”之道 在人体与天地间建立互喻性联系:A“天地一大父母”、“父母一小天地”;B“人者,天地之心也” 3)在世即在家 身、心合一之仁(非身心二元) 人与天地万物乃异位同体关系,非主、客二体相互外在的对象化关系 纵言之,天地、万物、父母、己身、子孙,乃继往开来之连续体; 横言之,己身、家、国、天下,乃以己身为原点,层层外推的同心圆。 在世即在家 2、物我感应,乃成世界 1)物、我乃一体联动关系 2)一气相通,故相感应:“通天下一气耳。” 3)感应之机制:阴阳对生迭运;五行相生相克。 4)气化:“五气顺布,万物化生”;形生:“万物以不同形相禅。”气态、固态、液态;精、气、神 5)气生风、风有声,声动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跨越时空,遥契古心,游于物之初。 6)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跨越时空,遥契古心,“游于物之初”、“与天地精神往来”。“同气贤于同义,同义贤于同力,同力贤于同居,同居贤于同名。” 7)感应亦遵循下法上、后法先之理则 3、“生生”:天地之德与人生之的 1)“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2)“生生”既“或使”又“莫为”;既非“或使”又非“莫为”。一言以蔽之,曰“自然”—本来如此,自己如此。 3)“当然”本于“自然”亦所以成就自然,是自然之恰好处: A “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其始近情,其终近义。” B 义者,宜也。 C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D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 二、意义感通之学以情义为本 1、心· 性· 情 心者,身之主也,而性情之所聚也;性为心之未发,情为性之已发;性静,情动。知情意皆属于广义之“情”。 2、情与义;情与欲 3、“亲亲”为意义生成之根 1)“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2)“格物致知”即“格其亲亲之物,而致其自明之知。” 亲子之伦具有不期而遇而又血脉相通、必关涉之性质,故曰“天伦”;亲亲之情具有不言而喻、自我透明之性质,故曰“天伦”。 3)“诚意”、“正心”皆关乎情、意之调理。 4、修身为意义传达之根,而以共其情、同其欲为要领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齐家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而辟焉” 郑玄注:“之,适也。辟,犹譬也。言适彼而以心度之曰:吾何以亲爱此人,非以其有德美与?吾何以敖惰此人,非以其志行薄与?反以喻己,则身修与否,可自知矣。” 3)治国先齐其家:“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之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4)平天下在治其国:“君子有挈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