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内心听觉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内心听觉 训练 探索研究 音准 有声无声 肢体语音
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时至今日,我们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教学重点,以及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唱歌教学都是以学会、唱好歌曲,表现好歌曲情绪为标准,欣赏教学主要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为主。毋庸置疑,这种音乐教学理念、指导思想、教学方向是正确的,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忽略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学生的听觉训练!特别是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和训练。
内心听觉是指对声音的记忆、想象能力,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就是用心去“想声音”, 也称“哑巴唱”。 音乐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对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念出节奏的时值比例关系 ?─
叮当 砰 砰 叮铃铃 稀里哗啦 啪啪啪 滴 答 呜 ─
上面的这条节奏,几乎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接触过各种节奏型,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所接触到的一些拟声词或象声词的词句,给节奏填词,来唱读感受不同的节奏型。因为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是有节奏的,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学生不仅容易掌握,而且效果会更好。
方法二:运用图式、表格、其他学具等,培养训练学生内在的、内心节奏感。
像低年级接触到的四分、八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可以用图式、表格进行训练,一个方格表示为一小节,方格中有一个磁扣,就表示一个四音符一拍,有两个的表示两个八分音符为一拍,没有磁扣的方格表示四分休止符,停一拍。练习时,可以采用拍手、跺脚,唱读等多种方法,练习节奏,可随意改变方向。这种实验方式,把抽象的变成了形象、直观的方式,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印象深刻。
方法三: 特殊的切分节奏:
像这种特殊的切分节奏,学生在短期时间内要想掌握好,唱准确,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几遍后,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合作完成这个节奏,只有学生心中真正理解、把握了这种节奏,他们才能配合默契的完成该节奏。
其他的节奏型也可以用同样分组的方式来训练,同时可以运用“有声”和“无声”的办法,又慢到快,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准确无误,整齐划一。强调合作完成,经过反复不断的训练,使学生内心对节拍律动和具有一定情绪情感特征的节奏型产生“意会、领悟”时,就产生了内在的、内心节奏感。所以从本能的节奏到内心的节奏要逐步培养;让学生达到“永远铭记在心”的目的。
四、模唱与默唱、有声与无声的交替转换训练
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任务),就是要表现好歌曲情绪,正确表现好歌曲的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但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会演唱时自由、随意、散漫现象严重,无法完整的演唱好歌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模唱与默唱之间的交替转换,其手段就是运用“琴声”与“歌声”;“有声”与“无声”的办法,像做游戏一样,来培养学生演唱的良好习惯及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内心听觉的培养。
方法一:琴声与歌声的衔接练习。
(琴声)爸爸是船,妈妈是帆,(歌声)小船摇着我的童年(琴声)摇呀摇,摇过太阳河,(歌声)摇呀摇,摇过月亮湾。(琴声)摇过了一天又一天, (歌声)不知疲倦是爸爸妈妈的心愿。
在基本学会歌曲后,采用教师用琴弹旋律,学生接唱乐句的办法,反复练习,有琴声的乐句,提示学生可以不出声的去默唱,以便准确无误的连接好。
方法二:有声与无声结合训练
例如《 我们的田野》
(无声)我们的田野,(有声)美丽的田野,(无声)碧绿的河水,(有声)流过无边的稻田,(无声)无边的稻田,(有声)好像起伏的海面。
在许多歌曲中,都可以采取有声和无声演唱的方法,有的乐句唱出声,有的乐句不出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哑巴唱”, 在培养学生会良好演唱习惯及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以上两种方法,在基本正确掌握歌曲的前提下,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要用心去唱,否则做不到整齐划一。不出声的乐句,不是真的不唱,而是按照正确的节奏、节拍用心去默唱。
五、运用肢体语言,声势动作进行内心听觉训练
运用肢体语言、声势动作来表现、感知、展示音乐的某些要素或情绪,是非常实用、方便的措施和选择。就是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点头等形式,表现音乐,在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节奏、节拍、音值长短、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也非常适合小学生爱动的年龄特点,从内心深处感受歌曲、乐曲的音乐形象,设身处地的自己被音乐所感动。
比如,在演唱歌曲过程中遇到休止符,可以让学生用点头的形式表示,或者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训练表现。
再如,歌曲尾音较长的乐句,学生往往唱不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