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营销的未来是对人性的体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点:营销的未来是对人性的体察 论文类别:计算机 - 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4/11/14 12:19: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现在移动营销领域开始流行讲RTB(Real Time Bidding)。其实RTB是 类似碎片化的广告通路及效果追踪,聚合起来给广告主一个投放策略组合,然 后根据每一个消费者的 “数字脚印”,进行更加精准的行为刻画,进而实现更 加精细的单点计费或者单点评价。很多4A广告公司都很看重这种做法。不过我 觉得,RTB或许能为拯救4A公司提供一点有限的想像空间,透过精细化广告投 放、个性化推荐来延缓广告业这个行当存续的寿命,长远看未必是一个核心 点。 那么未来营销的内涵是什么?无论是学院派的营销学,还是营销实战,都是 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以及对人的基本假设上,这个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资 本、劳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透过价格杠杆作用下的市场机制,达到资源配 置的某种均衡,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中隐含的人性假设就是 “自利 的经济人”。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合理成分,但已经面临重大挑战。 今天我们要把经济学放在一个新的框架下来看,大的背景就是互联网。在此 背景下,经济学要和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相结合。市场营销理论也要放 在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角度下重新审视。营销为什么会存在?营销未来 的存在价值和理由是什么?简单说,美国的营销学热潮始自20世纪60年代, 各类营销学说、方法竞相登场,但根本上来说,并未有重大的突破。我们可以 看看2013年7月,美国营销协会给 “市场营销”下的一个最新的定义:市场营 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 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这个定义我认为了无新意。为什 么?原因就在于它依然将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割裂开来,这是今天营销学 也好、营销实战也好,面临的最核心的挑战。 假设人是 “自利的经济人”,假设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是透过市场行 为进行价值交换的,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过度包装和过度营 销,看到的是营销通道和媒体的利益勾连,看到的是鲍德里亚在 《消费社会》 一书中描绘的 “符号消费的意义代替实物消费的意义”。 如此来看,营销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个很大的问题,即营销学的本质就是在充 分挖掘和利用人性的弱点,就是让人在商品消费过程中产生不可自拔地迷恋和 愉悦感,让人流连忘返。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对 “后工业时代”的批判,詹明 信对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分析,以及海德格尔、鲍德里亚、麦克卢 汉、内尔.波兹曼等学者,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不同角 度的批判,都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点:工业时代对人和人性的研究,依然很不充 分。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过度营销导致过度消费,并带来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 消费方式的巨大扭曲,并产生惊人的资源浪费,并由此使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 了严重扭曲。美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曾在 《消费、工作和新穷人》一书中描述 了他所认为的穷人和资本主义社会。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可分为生产型社会 和消费型社会。生产型社会中的穷人是属于没钱,消费能力不足的群体。在消 费社会逐渐兴起的过程中,尤其是到了七八十年代,电视文化大行其道。在这 个消费社会里面,人们已经不再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不去消费,而是厌倦消 费,缺乏消费意愿。在这个社会,人们只需用3-5%的钱就可满足一般的衣食住 行,其余的消费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认同感,为了满足某种文化的需要。 美国在八十年代出现了一种叫做bobo族(布尔乔亚-波西米亚)的群体。他们 有消费能力,但倡导返朴归真,比如手工打造项链,手工缝制皮革。bobo族在 八十年代的崛起,其实就意味着社会的消费趣味发生了变化。 日本2005年出版了一本名叫 《下流社会》(作者三蒲展)的书。这里的 “下流 社会”是指沉迷于电子游戏、手机的年轻人,嘻哈族,他们对上流社会是不屑 一顾的。100年前,人们对上流社会充满向往和敬仰,最典型的像英国狄根斯 《远大的前程》里描述一个乡下男孩如何来到城里,面对现代社会文明心潮澎 湃,并立志要跻身这个行列。现在的bobo族、嘻哈族、下流社会对上流社会的 作派厌恶至极,他们根本不以上流社会作为自己的追求方向,他们完全有自己 的生活风格。 从这个大背景下,你可以看到互联网真正带来的是什么?是契合波波族、厌 消费主义者、嘻哈族真实心愿的新的可能。样式、风格、品味,乃至价值观, 都不能事先像生产啤酒一样 “罐装成型”,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不 再被牵着鼻子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