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巴菲特午餐引起一场讨论
由巴菲特午餐引起一场讨论
去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一个电话将我从睡梦中叫醒,朋友略显焦急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问他有什么事,却又不肯在电话中细说,要求见面――也许是因为这个朋友在事业上正遇到一些麻烦――我曾听说朋友的老板似乎对朋友不太满意,于是我很干脆地答应了。
见面之后,才大致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朋友供职于一家公关公司,他的客户收到了巴菲特的“慈善午餐”邀请,因此客户昨天折腾了他一天,要求他今天下班之前必须给出回答“策略”。他跟同事搞了几个方案,但都感觉没把握,而这个客户又是他们公司的大客户,因此才想到找我来商量。
听到这里,不免心里有些奇怪,一顿饭,虽说是跟巴菲特吃,价格也高得离谱,也没必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吧――朋友估计是看出了我的疑惑,从身后一个大背包里拿出了一份厚厚的、装订精美的剪报册,让我翻看。
我打开一看,发现全部是关于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报道,有中国的,有外国的,而且每页剪报上都有一段内容摘要,看得出来朋友做得很用心。
从报道上看,媒体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巴菲特叫好的,而且有些上升到了道德层面,斥责一些已经表态不参加慈善晚宴的“中国富豪”缺少公益心,而且就报道数量上看,似乎这类观点占据了上风。
而另一类观点认为,参加与否不能代表一个人是否有公益心,更不能通过一个孤立的事件,就上升到道德高度上来讨论。并且通过对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遗产税的介绍,暗示一些富豪热衷慈善不过是高明的避税方法。
这下,我理解了朋友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件事了――朋友的客户显然属于富人阶层:如果他愿意接受邀请,那么就不会找公关公司咨询;而拒绝的话,那么怎么应对媒体的“道德”审判就成为一个问题。
“你认为客户是否愿意接受邀请?”我先试探性地问道。
朋友呲着牙,像是很艰难地笑了笑,“我猜他要是愿意,那么就不会找公关公司了。”
由于猜中了朋友的心思,我不免有些得意,因此一股脑地将我早已想好的话全部说了出来:“那就简单了。你可以分两步来做这件事。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遗产税的??技术层面’分析来做舆论的铺垫。
“‘技术层面’的分析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从税制的整体框架着手。据我所知,美国的遗产税占税收的总比例并不是很大。在2009年,美国两党因为遗产税吵架的时候,我曾看到过一个统计,大约是占总税收的百分之一左右,相对于所得税等大税种,属于小税种。印象中,西方发达国家遗产税所占比例大致相同,日本可能要高一些,但似乎没超过3%。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点间接说它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没多大作用。
“‘技术层面’的第二部分,要抓住因遗产税的税率一般都相对较高,一些富人早有应对策略的话题。以美国为例,如果富人子女得到遗产时要交的所得税,税率在理论上能达到70%――我们强调这一点,就自然会让人们对巴菲特热衷慈善的动机发挥想象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通过一些辅助性的资料,来验证人们的联想。例如有些美国人通过有将财产有条件地捐赠给医院、福利基金会,比如在子女生前有权定期获取高额利息,成为子女变相的高额年金。也有人利用银行、保险公司提供的大学储蓄或者其他储蓄型保险计划,为孩子成年提供学费或者其他费用――由于等到子女使用这笔钱的时候,子女往往是未成年人或者处于较低收入水平,因此他们即使要缴税,其税率也要低得多。
“如果预算充足,还可以再爆一些美国情况的猛料:事实上,美国国内对遗产税也有不同的看法。就我知道的情况,美国曾在2001年和2010年两度停征遗产税,原因大致包括:税制复杂导致征税成本过高(在美国,曾有征税成本高于税额本身的情况发生),而且降低了诚实勤奋的美国人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在2010年底,遗产税即将‘复活’的前夜,一些反对者甚至在美国媒体上撰文称,国会正在‘激励死亡’,并借助一些暮年富人的嘴说,‘甚至不知道应该自杀还是继续生活’――因为死在2010年和死在2011年,子女面对的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遗产数字。
“虽然,支持遗产税的人也并非都是穷人,巴菲特本人和一些富豪就曾于2001年上书美国国会,要求必须开征遗产税,不过你的美国同行对此早有对策,他们利用民众对遗产税起征点意见不同,从而质疑他们的这一举动的动机,效果很不错。我就见过一幅漫画,上面画的是巴菲特戴着印有美国国旗图案的帽子,嘴里说的是‘tax to us’,但故意把‘us’大写或者以其他方式单独处理,暗示巴菲特说的不是‘向我们(富豪)征税’,而是‘向美国征税’。因此这点只要借鉴点‘美国的斗争经验’,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第一步的宣传铺垫得好,那么你已经营造了这样一个舆论氛围:巴菲特午餐是遗产税闹的,而遗产税作用不大,征收成本高――这样你就可以开始第二步的正面回应了。你可以通过声明,明确回应说不会去参加‘巴菲特午餐’,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