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之际庐山地区战乱与社会重构
元明之际庐山地区战乱与社会重构
元明之际,庐山地区社会经历了由毁灭到再造的历史性巨变。元末长期战乱使庐山地区人口大量死亡或逃离,社会残破不堪。明初,在统治者加意抚绥下,部分离乱人口回归,但自发移民、官府组织移民和卫所军事移民成为地方社会的主体力量。这一重要社会历史变迁对庐山地区社会的后续发展与山区开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庐山;战乱;移民;卫所;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3-0104-05
龚志强(1976-),男,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旅游史研究。(江西南昌 330031)
庐山是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在众多文化名山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自北宋初年始,庐山分属德化(今江西九江县)、星子两县管辖,本文所指的庐山地区即涵盖上述两地。相较其他名山而言,庐山的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其西北麓有连接我国南北方的驿道,东南麓则有鄱阳湖——赣江水上航运线与长江相通。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区社会发展常常受到战乱的严重冲击。元末,庐山地区是战乱的重灾区之一,地区社会遭到毁灭性破坏,至明初才逐步得以重建。这一社会变迁过程是在战乱、移民和卫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展开的,对此后庐山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山区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对之进行初步探究。
一、战乱对庐山地区社会的冲击
元末,各地豪雄并起,战火纷飞。其中,徐寿辉在湖北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声势浩大,于至正十一年(1351)十月攻占湖北蕲水(今浠水)后建立天完政权。庐山西北麓的江州(今九江市)与蕲水仅一江之隔,战火随时可能蔓延过来。在此情况下,江州路总管李黼积极备战。据《元史》记载: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以扼贼冲。庶几大江之险,贼不得共之。不报。
显然,屯兵江北可以有力遏制红巾军攻打江州的意图,但李黼的建议未被江西行省采纳。因此,长江北岸的蕲州、黄州很快相继失守,江州失去外围屏障。至正十二??(1352)初,红巾军攻陷武昌,其将领赵普胜随即率军顺江而下攻打江州。李黼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使红巾军在江州遭到重创,“尸横敝路,杀获二万余”。但赵普胜不断增兵围攻江州,李黼孤立无援,最终城陷被杀。李黼的抵抗活动曾得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椁葬于东门外”。因此,红巾军攻占江州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性杀戮。乾隆《德化县志》记载:“元末,徐寿辉伪将攻破江州,屠戮殆尽。”与此同时,庐山东南麓的南康也被红巾军将领邢万户攻占。
经过多年征战,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了江西、湖南及四川、陕西的部分地区。至正十七年,天完丞相倪文俊欲杀徐寿辉以自立,阴谋败露后为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因功升任平章政事,掌握了天完政权的军政大权。此后,陈友谅以江州为大本营,加紧扩充地盘,成为元末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取徐寿辉而代之,改国号为“汉”。于是,江州成为陈友谅割据政权的政治、军事中心。此后,陈友谅一面继续推进反元战争,一面针对邻境割据势力朱元璋所部展开兼并战。但由于内部纷乱,军事实力一度占优的陈友谅在与朱元璋争霸的战争中逐渐陷入被动。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率部攻占江州,陈友谅被迫退守武昌,南康亦很快被朱元璋占领。朱元璋随即改江州路为九江府,下辖德化、德安、湖口、彭泽、瑞昌五县,改南康路为西宁府(次年更名南康府),下辖星子、建昌、都昌三县。次年春,陈友谅部下胡廷瑞在龙兴(今南昌)献城归降朱元璋。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军大举围攻龙兴,朱元璋率,军驰援龙兴,双方决战于鄱阳湖上,陈友谅战死。至此,庐山地区局势基本稳定。
元末长期战乱使庐山地区社会遭到严重摧残。朱元璋占领南康后,委任王祎为南康府同知。对于当时的情形,王祎有文记曰:
郡实治庐山之阳,然自十五年来兵燹荐罹,凡山水名胜之窟,皆为荆棘虎狼之区,人迹所通,仅一二数而已。
可见,经历严重战乱后的星子县景象十分荒凉,大量人口死亡或逃离。这一情况还可以从地方宗族的兴衰中得到反映。例如,星子县四都横山张氏家族自南宋以来便定居于此,其族谱记载:“我祖洽公,奉提点袁甫公命,主讲鹿洞,柽留居星渚。”张洽(1161-1237),字元德,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朱熹门人。南宋绍定六年(1233),江东提刑兼提举袁甫与南康知军史文卿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礼请张治出任山长。张洽生三子,其中幼子张柽定居星子县四都横山。张柽的后裔张道胜(1339—1415),字均辅,生活于元末明初,其《墓志铭》曰:“昔胜国时,横山宗族特众。公之诸父昆弟凡数百指,皆殒于兵疫,独遗公。”可见,元末张氏家族人口众多,男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