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波难以忘怀时代强音
孟波难以忘怀时代强音
今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海文艺界举行团拜。当天97岁的孟波老来到现场,不由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欣喜,上海市文联原党组书记陈清泉、李伦新,市文联上届主席吴贻弓等纷纷向孟波致意。作为小字辈的我也上前问候,孟老告诉我,天气寒冷,年事过高,不久前他住进了医院,今天闻讯文艺界同仁在此聚会,不甘寂寞的他特意请假从华东医院赶来和大家一起共度佳节。他还告诉我,每期《上海采风》如时收到,认真拜读,并说,改刊后杂志办得不错,希望办得更好,更受欢迎。我知道,孟老是与聂耳、冼星海等同时代的人,是当时许多民族最强音的缔造者之一,沪上硕果仅存的作曲家。同时,他又是建国后上海许多重大音乐和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见证了上海文艺的发展和繁荣。
几天后的下午,我如约来到华东医院。孟老精神很好,而他的记忆更好。他不仅记得冼星海当年在上海的住址,还清楚地述说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后,上海音乐人为其创作挽歌的情形,当年鲁迅出殡时唱的挽歌,他依旧能诵吟哼唱。面对这位前辈,我油然而生钦佩之心,他述说着已经远去的岁月,而每个时代的战歌和颂歌又一次次回响在耳边。
抗日救亡,唱出民众最强音
孟波,1916年生,江苏常州人。他的家在江阴码头附近的一条叫浴堂弄的小巷里。父母生有九个孩子,孟波排行老七,因为贫穷,他七岁上小学,第二年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浴堂弄内有家澡堂,洗完澡的工人们高兴时就扯开嗓门唱小曲,有腔有调,十分动听。夏天,工人们三三两两来到河边拉琴唱歌,这时孟波跟着到河边。那优雅的琴声,动听的歌声,引得他也试着吹起笛子和萧,合着他们的调尽情欢唱。
孟波13岁时,一个不幸消息让他离开了家乡来到上海。原来在上海打工的三哥因送货不慎掉入了黄浦江,于是,他顶替三哥只身来到“握井誊写堂”当学徒。他经常踏着比他身体还高的送货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在他单调乏味的学徒生活中,店铺里的一架旧风琴为他增添了色彩。晚上,别人走了,看店的他就坐在琴边学奏起来,《苏武牧羊》《满江红》《寒宫秋月》,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在他的指尖下流淌。
就在这样艰难的生活中,孟波慢慢成长。而不久,日本军国主义者却把魔爪伸进了中国,在国土沦丧的时刻,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一首首雄壮豪迈的歌声激励并鼓舞着他加入抗日的歌咏活动,从为大众教歌开始,继而自己也写歌作曲,汇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5年,孟波结识了吕骥、冼星海等人,并成为上海歌曲协会、歌曲研究会、业余合唱团的主要成员。当时,上海福履理路(今建国西路)仁安坊7号冼星海的家成了这些音乐人聚会的地方。孟波白天在店里干活,晚上常常来到这里,和吕骥、任光、沙梅、麦新、孙师毅、安娥、周钢鸣、周巍峙等词曲家们探讨当时音乐上的问题。
这年秋天,孟波开始到女青年会女工夜校教歌。他的上课很受工人们的欢迎。“孟老师,你为什么不给我们写些歌曲呢?”女工们的要求被冼星海知道了,便鼓励孟波大胆地创作。
“登啦乡下日脚苦勿过,拼死拼活总归肚皮饿,无没法子想,跑来寻工做,啥人晓得格能苦,一日要做十几个钟头,做得腰酸骨头痛,眼睛又红又肿,勿敢打瞌睡,为啥拿摩温邪气凶……弗曾开口心里难过,叫声诸位兄弟姐妹,我伲是好人,既没犯啥罪,为啥要叫我伲吃亏……”这是沪西纱厂工人自己编写的歌词,用的是上海方言,控诉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迫。孟波为这首工人自编的词作了曲。女工们每唱这首歌时,总含着眼泪,歌声一停,就响起高昂的口号声,因为她们感到这首歌唱出了她们的心声。此歌曲很快在上海工人中流行。孟波回忆说,当时是工人们的斗争精神感动了他,他只不过是他们的心声记录者。后来,孟波还创作了《工人读书歌》《长工歌》《自卫队歌》等歌曲。
1936年,孟波与麦新先后编辑出版了三集当时最有影响的救亡歌曲集——《大众歌声》《新音乐丛刊》,在抗日救亡的大洪流中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刻钢板、印歌纸,组办立信音乐训练班、培训歌咏团骨干。
抗战前夕,东北已沦陷数载,华北也将不保,而当时的蒋介石却发表演说,“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妄图扑灭民众要求抗战的怒火。孟波闻讯,怀着满腔悲愤,决定以歌针锋相对——
向前走,别退后,
生死已到最后关头。
同胞被屠杀,
土地被抢占,
我们再也不能忍受,
我们再也不能忍受。
亡国的条件,我们决不能接受,
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
拿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
这是孟波和麦新合作创作的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此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抗日歌曲之一。1938年我国中山舰遭到日寇轰炸,在舰艇缓缓下沉,即将沉船时,全体官兵英勇就义前高唱的就是《牺牲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