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北野狐岭“无穷之门”烽火狼烟
张北野狐岭“无穷之门”烽火狼烟
野狐岭在古籍上被称为“无穷之门”,曾见证过成吉思汗与金帝国的苍狼决战,二战时还曾埋下反法西斯苏蒙联军战士的英魂;如今烽火远去,只留下野狐岭长城的断壁残垣,默默诉说着战争往事……
位于河北省张北地区的野狐岭,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是坝上和坝下的交界处。历史赋予过它很多名字:猎人曾经发现此地野狐成群,于是称为“野狐岭”;岭中林高草茂,山路难行,常有恶狼出没,路过的商队称其为“狼窝沟”;过岭之后,往往遭遇呼啸猛烈的大漠劲风,如同厉鬼怒嚎,于是又被叫做“黑风口”……
可以说,野狐岭的每一个名字都透露出险峻与苍凉。从地理学上看,这里扼中原与漠北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年来,战争是这片山岭漫长历史里的主题词:成吉思汗在此和金兵决战,朱棣亲征漠北鞑靼,康熙大战葛尔丹……
无穷之门
胡服骑射和苍狼之战
野狐岭作为军事要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当时的赵国是一个和北方游牧民族毗邻的中原国家。而战国时期的张北县,就是游牧民族东胡的聚集区,野狐岭一带则是中原燕、赵国和胡人的天然分界线。在那个时代,赵国国君赵襄子为防止东胡的侵扰,选择在野狐岭修建了名叫“无穷之门”的军事要塞,意思是“没有边际的未知世界”。赵襄子划定野狐岭为国境线,停止开拓的步伐,和东胡互不相扰。
但是,这条所谓的国境线并没能阻挡铁骑的脚步。到赵襄子第七代子孙赵武灵王统治时期,赵国开始以“先王开拓胡地,功业未遂”为治国核心精神,积极推行“胡服骑射”等军事政策,赵武灵王亲自穿上胡人服饰,率领骑兵出入无穷之门,打到胡地以开疆拓土……
不过,野狐岭真正成名是在800多年前。当时野狐岭的草原一片金黄,鲜艳的爬地菊正在草原上怒放。这静静的景色,被成吉思汗率领的10万蒙古铁骑碾碎。蒙古精兵的对手是金国军队,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勇猛的游牧民族,因为都信奉“狼图腾”,所以这场决战又被称为“苍狼之战”。
为了遏制蒙古铁骑的机动性,金国统领完颜承裕的40万大军在野???岭层层布防,想利用山地地形拖死对手。但成吉思汗敏锐地觉察到防线的致命弱点,那就是:金军兵力分散。于是,蒙古铁骑采取了重兵一路突破的凿穿战法,直接杀向完颜承裕的中军指挥部——獾儿嘴。决战中,成吉思汗率1万精兵佯攻獾儿嘴,当金军箭弩耗尽,蒙古大将木华黎率敢死队长途奔袭,以“钳形”攻势夹击金军,直杀得金军尸横遍野。
这场战役,就是“蒙盛金衰”的开始,后来被载入《蒙古秘史》。野狐岭也正是因为这场震古烁今的战争,开始闻名于世。有后人评论:与其说野狐岭见证了成吉思汗的传奇,不如说是野狐岭成就了成吉思汗的统一霸业。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野狐岭仍然不寂寞,多次燃起烽火狼烟。公元1370年,朱元璋命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十万精兵北征,追剿元朝的残余势力,就是在野狐岭痛击元军,迫其投降的;公元1410年,永乐皇帝朱棣五次率兵经野狐岭亲征漠北鞑靼蒙古部……
站在海拔1600米的野狐岭主峰上极目远眺,北边是连绵的草原,南面则是平坦开阔的洋河流域。蒙金双方几十万大军厮杀的主战场,如今已是一片开阔的水库——大营滩水库。水库大坝的正南方,一座高约五十米的独立山峰巍然矗立,山的前端像嘴巴一样伸向水库,这个地方就是獾儿嘴,也就是当年金军的指挥部所在地。
北方第一堡
远东战事的最后一战
70多岁的张北县狼窝沟村支部书记张世凯,站在曾被日本人称为“北方第一堡”的战壕残垣上,颇有感触地向笔者讲述野狐岭的二战往事。
故事是从抗日战争开始的。老人比划着野狐岭的地形,说这里“很适合打仗”。当时日本人专门派了工程专家前来测绘,最后还抓了许多壮丁民夫修建防御工事,想把这里作为长期统治内蒙古和华北的兵站基地。他们在这里秘密地挖了300多公里的交通壕,还修建了野战机场和许多军火库。老张说:“民工死了好多,他们完全拿中国人不当人。”
老张不知道的是,野狐岭后来的那场战斗,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事的最后一战。资料记载,1945年8月初,日军的大批军队云集野狐岭坝上,企图凭借此地的险要工事阻止苏蒙联军南下。前苏联红军上将普列耶夫,率领苏蒙联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部队穿过蒙古草原,长驱直下,一举夺取张北县城,然后策划了强攻野狐岭的计划。
苏蒙联军集中了强大的炮兵、坦克、航空兵,让骄横的日本陆军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现代化战争——天上机群呼啸,地上大炮怒吼,航空炸弹和大口径炮弹把日军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如此强大的火力打击密集度是中国战场上的日本军队前所未见的。随后,在无遮无拦的草原上,T34型苏联坦克掩护着步兵铺天盖地而来,坦克的履带毫不留情地碾碎了日本士兵的精神和肉体,把日本人负隅顽抗的野心埋葬在草原深处……是役,歼灭守备日军近千人,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