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源让贫群众吃上生态饭
万源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 生态资源就是民生福祉。万源市森林覆盖率达63.5%,又是四川唯一的天然富硒区。在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下,万源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立市、开明开放、产业联动、科学跨越”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生态、富硒、有机”特色产业,聚力脱贫攻坚,让困难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富硒土地种出“金娃娃”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增加抗氧化活性,亦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经科学检测:万源全市土壤中硒含量属于中硒到高硒,处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的最佳状态。该市产出的马铃薯、茶叶、中药材、畜禽等100多种农副产品天然富硒。 在这块“硒土地”上成就了以“巴山雀舌”为代表的万源市富硒茶品牌。“巴山雀舌”先后获得“四川省十大名茶”“四川省名牌产品”的荣誉,并被认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万源市更是被誉为“富硒茶都”。 万源市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品质良好,且天然富硒。除了主打春茶外,万源市还推出了红茶系列,为秋茶打开了市场。一些贫困户依托当地的茶叶公司,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今年采摘春茶的时候,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白羊乡三清庙村的胡大姐高兴地说道,从春天到秋天,每到茶叶采摘季,附近的村民都可通过采茶赚取相当可观的工资。 同时,万源市还重点打造了蔬菜、旧院黑鸡等富硒产品基地,为群众增收致富开创了广阔空间。 “在家一亩地可以挣到6000多元,还可以照顾小孩读书,既挣到了钱又照顾了家人。”谈及村里的高山蔬菜基地,虾叭口村贫困户夏炳高很是感激。近年来,虾叭口村成立了高山蔬菜种植合作社,建立了高山蔬菜和马铃薯原种基地,鼓励村民用土地入股,为村民提供技术、农药、肥料等,并实行统一销售,村民在自家地里硬是刨出了“金娃娃”。 “旧院黑鸡让我找到了创业的出路。”白羊乡小伙子郑宗令带着妻子一起创业,通过小额扶贫信贷开始养殖旧院黑鸡,现已开办了一家专业合作社,因为纯天然喂养,黑鸡肉质鲜美,大受商家青睐,每月销售达500只左右。 达州市公共交易中心下派第一书记马召军,利用万源市土壤富含硒,气候条件适合李子生长这一优势,找来浙江商人王米友在魏家乡投入3000多万元,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魏家硒李”。目前魏家乡已发展硒李产业园3630亩,收入200万余元,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 天然氧吧养出“俏风景” 2016年,万源市围绕建设“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目标,把特色旅游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引进广东元邦公司投资30亿元,对八台山、龙潭河进行综合开发。 此后,八台山、龙潭河等景区建设步入了快车道。目前,八台山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悬空栈道、玻璃栈道等已建成,更增加了滑翔伞、溜索等项目。而在龙潭河景区,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投资两亿元的龙潭河温泉山庄即将完工,投资500万元新建的旅游公路已投入使用。景区的发展更是惠及了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11个乡镇33个贫困村1.3万名贫困人口。 旧院镇红岩村的村民庞大为,凭借着龙潭河旅游景区的兴盛,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暑假来龙潭河漂流的人很多,我这个小店月收入也能过万。”现在红岩村俨然成了一个经济带,旅游业催生了山货市场、农家乐的兴盛。 无独有偶,太平镇牛卯坪村也通过招商引资,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业。该村最高海拔达1500米,共有275户841人,其中贫困户就有91户195人,曾经是个又穷又乱的“问题村”,当初准备与其他村合并,差点连村名都消失了。 “80后”党员李尧自从去年7月联系太平镇牛卯坪村以来,誓与村民一道再打一场脱贫攻坚的战役。虽是一名镇干部,但他坚持天天吃住在村上,骑着一辆二手摩托车翻山越岭搞规划,走村串户跑项目、搞协调,硬是从一位“白面书生”变成一名“黑脸书记”。 玉带般的水泥路缠绕在山间,700亩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风光无限,红色乡村旅游项目即将上马……如今,牛卯坪村终于“牛”起来了! 茶垭乡老洼坪村外来媳妇简文波想发展肉牛养殖,苦于没有资金。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省工行下派第一书记常艺?的帮助下,终于争取到全国工行第一笔无抵押低息农户贷款16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常艺?先后争取到各类资金500多万元,硬化村道公路4.2公里,修复地质灾害两处,接通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农村电网20余千米;免费为村上老百姓办理工行福农卡70余张,安装工行助农取款POS机两台;建立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卫生室、社工站……老洼坪村发展骤然提速。 据统计,今年以来,万源市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新增农家乐53家,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60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2874.5万元以上。 特色市场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万源市狠抓生态产业的市场配套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