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脱靴文化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力士脱靴文化解读

力士脱靴文化解读   摘要:关于李白有许多传奇,“力士脱靴”是其中著名的一例,它负载着“道尊于势”的先秦士人传统和“重义轻利”的儒学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力士脱靴”传奇契合了士人的儒文化心理,并因其叛逆性为受到专制压迫的士人提供了发泄心理能量的出口,同时也因其对权贵的嘲弄和蔑视满足了普通民众反抗压迫的心理渴求。“力士脱靴”传奇也因而长盛不衰并被后世不断丰富和演绎,最终成为李白特立独行精神气质的生动写照乃至自由人格的象征。   关键词:李白; 力士脱靴; 自由人格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李白身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而附会在他身上的传奇与其真实的历史纠缠在一起,更使谪仙人的面目扑朔迷离。李白去世之后,后人根据李白种种传闻大加敷衍,造出种种传奇。许多学者对李白身世进行了大量考证,对将传奇误作史实的内容进行了精细的清理,指出了某些“史实”的荒谬无当,这对研究李白无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后人对李白身世的传奇化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本身就有文化意义。李白传奇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后人对李白人格所包蕴的文化意义的挖掘和放大过程。深入考察李白传奇的渊源与内涵将有助于理解李白的人格价值及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   关于李白的传奇很多,裴斐先生在《李白的传奇与史实》一文中举其尤著者三,一是高力士脱靴,二是李白、郭子仪互救,三是酒醉捉月溺水并骑鲸飞升。①这三个传奇代表了李白文化人格的三个方面,一是狂傲放诞的自由人格,二是行侠仗义的任侠精神,三是浪漫飘逸的诗仙风度。其中“力士脱靴”传奇在后世流传极广,集中反映了李白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本文试对其渊源、内涵与流传进行探讨。      一、“力士脱靴”传奇的源流      “力士脱靴”故事始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此后诸家稗说如《国史补》等亦有载录,内容大同小异。《酉阳杂俎》曰:“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②对这一记述的真伪,裴斐先生分析说:“按两《唐书》,高力士在玄宗朝,就连李林甫当宰相都得走他后门,肃宗在东宫时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为阿翁,附马辈则呼之为爷,到天宝初已进封为渤海郡公;李白即使乘醉,命其脱靴也是不可思议的事!又按李白宫中作品,和苏轼《李太白碑阴记》所说‘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相反,无论奉诏作词、侍从游宴或是书怀酬赠,都显得异常拘谨,说明他对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十分清醒,实无可能做出那种荒唐事。若果有其事,满可引以自豪,出宫之后不会不讲,天宝年间不敢讲,但他至死不讲;非但自己不讲,熟知他的杜甫、魏颢、李阳冰等人亦不曾讲;足见苏轼叹为‘气盖天下’之举,源出子虚乌有先生之说。”③应该说裴先生的分析是令人信服的。“力士脱靴”既非事实,当属传奇。   《酉阳杂俎》载录的“力士脱靴”故事不知何自,但恐怕主要来自当时的民间传说。关于李白的传说在李白生前即已出现,引人注目的便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对李白的描述。李白于天宝初入京,天宝三载赐金放还。杜甫于天宝五载入京求仕,在长安期间作《饮中八仙歌》。范传正《李公新墓碑》:“时人又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朝列赋谪仙歌百余首。”④这里值得注意的信息有以下几点:1、这里的“时人”应主要指与“八仙”共处朝廷的官员,只有他们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八仙”的生活习性和精神面貌。“八仙”应是他们根据八人嗜酒成性及风流倜傥、不拘常俗的精神气质而加以命名的,且以“仙”称之透露出上流社会对这种风度举止的肯定与欣赏;2、范传正《新墓碑》中所列“八仙”中有裴周南,而杜甫《饮中八仙歌》则无裴周南而有张旭。可见当时流传的“八仙”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也可见时人对“八仙”的浓厚兴趣;3、由朝列赋诗百余首可见,“八仙”已成为时人吟咏的重要对象,而这种诗歌形式的吟咏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夸张性的描述,经过民间的累积性的转述,会逐渐脱离原态而形成传奇故事。   杜甫到长安后,必然会接触到民间流传的关于李白等“八仙”的极为丰富的材料,之后才可能创作出《饮中八仙歌》,关于李白的四句诗已开始带有一定的传奇性,尤其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属于明显的夸张,杜甫应是根据民间流传的第一手资料(极可能包括“朝列”创作的百余首咏谪仙的诗歌)创作而成的。因而,四句诗基本反映了当时民间对李白精神面貌的大致勾勒。可以认为,杜甫《饮中八仙歌》是现在可以见到的关于李白传奇故事的最早记录。范传正《新墓碑并序》中说:“(玄宗)泛白莲池,公(李白)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这一记述同杜甫诗内容极为相似,或源于同样的民间故事而有引申,当为“力士脱靴”所本。   “力士脱靴”传奇到《松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