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俭廉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俭廉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俭廉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论述了“俭廉”文化的当代价值。指出,弘扬“俭廉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牢固树立俭以养廉的理念,促进国家制定和执行赏俭罚奢的制度,促使人们形成俭朴的行为习惯,形成厉行节约的物质环境。
【关键词】 “俭廉”文化;内涵;当代价值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3)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中指出: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侈浪费,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反对奢靡之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勤俭节约、秉公执法是官员的基本准则。目前,国内对于孝廉、道廉、释廉等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俭廉文化研究的较少,虽有略述,但对于俭廉文化的内涵、特征、地位等缺乏深入研究。俭为廉之根,廉为政之本,本文试图从廉政文化的角度,对俭廉文化的内涵及特征进行研究,提炼出“俭廉”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领导干部俭廉实践的提高,构建出倡导俭廉文化的理论体系,为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提供有益借鉴,最终促成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俭廉”文化的意旨
1、“俭廉文化”的概念
俭,俭朴、节俭,不奢侈浪费。“俭,省节也”《国语?周语下》中说:“夫宫室不崇,器无彤镂,俭也”,是说在住、用等方面的节省。《荀子?富国》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这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消费方面的节省,对财用、资源的节约。俭是指生活朴素,节财敛用。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论语?述而》)
“廉”的论述最早出现在《仪礼?乡饮酒礼》:“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注曰:“侧边曰廉”。许慎《说文解字》说:“廉,仄也,从广,兼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此与广为对文,谓?控埔病A?之言敛也。堂之边曰廉,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贾子曰:‘廉远地则堂高,廉近地则堂卑’是也。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廉,隅也。又曰:廉,棱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由此可知,廉之本义为古人堂屋之侧边,其特点是有隅有棱,引申义即为清、俭、严利之类的行为品格。对于段氏的“廉之言敛也”,徐灏注笺说:“‘廉’有‘收敛’义,故《释名》曰:‘廉,敛也。’《孟子》曰‘顽夫廉’,《管子》曰‘礼义廉耻’。廉者耻于贪冒而不为,故俗习专以不贪为廉,不贪特‘廉’之一隅也。”
俭与廉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这是清代张圻在《答周仲和书》中的精辟论述。意思是,廉洁是做官极为重要的依靠,而节俭又是能够保持廉洁的重要保证。一句话高度概括,为官清廉在于俭。
所谓的俭廉文化是指官员关于俭的理念、道德、精神、价值观及在执政过程中清廉不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俭廉”文化的内涵
根据文化的内部结构,俭廉文化可分为下列几个层次: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行为层。
(1)“俭廉”文化的理念层。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把奢靡无度、纵欲过度提高到昌盛灭亡的高度,从而警告为官执政者必须注意个人生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褚遂良言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新唐书》)褚氏认为如果对漆器不加以制止,就会出现金器,金器不加以制止,就会出现玉器,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
宋濂说道:“非俭无以养廉”(《元史?列传第五十?乌古孙泽》)。宋氏指出为官要清廉,必从俭朴做起。这句古语充分说明简朴节欲的个人生活对于为官执政者保持廉洁的决定性作用。清人汪辉祖提出忠告:“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曾国藩也说:“惟俭可以养廉”。
(2)“俭廉”文化的制度层。在汉代的官员选拔标准中,其法定的主要标准为“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光禄四行”为“质朴、敦厚、逊让、节俭”(《后汉书?百官志》)。北魏孝文帝曾规定:“自今牧守温仁清俭、克己奉公者,可久于其任。岁积有成,迁位一级。”(《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光武即位,初置大司徒,《汉官仪》说:“王莽时,议以汉无司徒官,故定三公之号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世祖即位,因而不改。”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去“大”,称司徒。《后汉书?百官一》载:“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孝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下圣旨说:“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圣旨将剩粥剩饭如何处理,交代得详尽备至,并厉言告诫,违者必与治罪。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