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临床观察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运用三向牵伸法治疗, 观察其效果。结果 治疗后, 30例患者痊愈18例, 占60%, 显效8例, 占27%, 好转3例, 占10%, 无效1例, 占3%, 总有效率为97%。结论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操作轻巧、简便、安全、有效性高、减少手法对人体的副损伤等优点, 适合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痛;三向牵伸法;临床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41
颈椎病[1]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颈椎各种急慢性损伤等因素导致的颈部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 刺激或压迫颈部的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项痹”、“颈痛”等范畴。随着人们生活、起居、工作习惯的改变以及电子产品大量的渗入到日常生活中, 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并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2, 3]。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适宜技术是长春中医大学附属医院齐伟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和总结的一套科学、系统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症状的手法。与其他运动关节类手法相比较, 该系列手法简便、轻盈、安全、有效, 深受从事推拿手法的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好评。本文探讨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2017年收治的30例颈痛患者, 男19例, 年龄18~58岁, 女11例, 年龄26~59岁。本组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颈椎X线、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颈椎病(已除外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均依据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2 诊断依据 ①患者有慢性劳损史、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史。②患者多为40岁以上中年人, 疾病呈慢性发病, 平时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习惯于低头等不良姿势者。③部分患者颈项及肩背部疼痛, 颈部肌肉僵硬, 或伴有头痛头晕症状。④颈部活动不利, 病变节段的颈椎棘突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 局部可触及条索状及纤维状物。⑤颈椎X线正位片示钩椎关节增生, 开口位示齿状突偏歪, 侧位片示颈椎曲度变直, 椎间隙变窄, 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 双斜位片示椎间孔变窄。
1. 3 病理分型 ①颈型:颈项部疼痛, 活动不利, 颈肌僵硬, 可触及压痛点。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②神经根型:颈及患侧上肢有放射痛, 后伸时疼痛加重, 局部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 腱反射减弱, 肌萎缩, 肌力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示:颈椎椎体增生, 钩椎关节增生, 部分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窄。CT示:椎体骨质增生及侧隐窝变窄。③脊髓型:早期下肢乏力, 行走不稳, 后期下肢进行性瘫痪, 尿便障碍。受累节段以下感觉障碍, 肌张力增高, 反射亢进, 病理征阳性。X线示:椎间隙狭窄, 椎体后缘增生或可突入椎管。CT、MRI示:椎管变窄, 椎体后缘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④椎动脉型:头痛, 耳鸣, 耳聋, 有位置性眩晕, 颈椎活动时症状加重。X线示:钩椎关节增生。CT示:一侧横突孔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变细或完全梗阻。⑤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 视物不清, 眼胀痛, 流泪, 头痛, 头晕, 心动过速或过缓, 心前区痛, 血压增高, 四肢发凉或发热, 单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示:钩椎增生, 椎间孔变窄,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1. 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齐伟教授的三向牵伸法治疗。患者仰卧位, 其具体操作步骤:①手法松解颈项部软组织:操作时以拇指按揉、弹拨、点按等手法充分放松颈项部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等软组织。②三向牵伸之垂直牵伸法:术者先以左手拇指及食指抵住患者颈6棘突两侧, 将颈6棘突向前、向上顶推, 左手掌心托住后枕部, 右手四指指腹置于患者下颌部, 双手协同发力, 依次由颈6至颈2向上牵伸, 反复操作数次, 牵伸的力量以不引起患者身体与床面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为度:双手交换, 重复上述动作。③三向牵伸之侧屈牵伸法:术者以左手掌心部托住患者后枕部, 以右手置于患者下颌, 先将患者颈部向左侧屈至最大角度, 左手拇指推颈6棘突根部向右, 双手协同发力, 依次由颈6至颈2向上牵伸, 反复操作数次, 牵伸的力量以不引起患者身体与床面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为度:双手交换, 重复上述动作。④三向牵伸之旋转牵伸法:术者以左手掌心部托住患者后枕部, 右手置于患者下颌, 先将患者颈部右旋至最大限度, 术者左手拇指顶推患者颈6关节突向右, 双手协同发力, 依次由颈6至颈2向右做后仰牵伸, 反复操作数次, 牵伸的力量以不引起患者身体与床面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为度:双手交换, 重复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