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章学篇章结陶分析产生――谈古代注释书释义内容在唐宋时代―个大发展.docVIP

中国文章学篇章结陶分析产生――谈古代注释书释义内容在唐宋时代―个大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章学篇章结陶分析产生――谈古代注释书释义内容在唐宋时代―个大发展

中国文章学篇章结陶分析的产生――谈古代注释书释义内容在唐宋时代的―个大发展 摘要:起自汉代的注释书经魏晋到唐宋“正义”“集注”有了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是注释书释义内容的一个大发展,也是中国文章学篇章结构分析的产生;列具体实例介绍孔颖达“五经正义”、贾公彦“二礼正义”、朱熹《四书集注》中篇章结构分析。关键词:注释书;篇章;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G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10)02-0009-05      “文章”一词起源很早,春秋时代即出现;不过其含义跟现在不同。《论语?泰伯》说“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公冶长》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前者指唐尧时代的文物制度,后者指孔子的言论仪表。到汉代,“文章”含义有了变化;可指诏书、律令文辞(《史记?儒林列传》“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可指史文、辞赋(《汉书?公孙弘卜式宽传赞》“文章则司马迁、相如”)。三国时代曹丕《典论论文》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说“文章才力,有似于此”;“文章”指散文,韵文,跟现在相同了。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不包括韵文。吴楚才、吴调侯《古文观止》选文有散文、骈文,没有诗歌,是吴氏所定“文章”范围。有文章就有了文章学(文论),即对文章的研究,探讨,评论等。有了《诗经》,孔子就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从孔子到晚清,文章学论著(文论)或单篇、或专书,汗牛充栋,难能胜数(见郭绍虞、王文生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周振甫《中国文章学史》)。这些论著多是宏观论说,如讲文章   “言意”“言志”“明道”“致用”“文采”“文气”“形神”“风格”(见张会恩《文章学史论》)。等,少有专书、专文的主旨内容,特别是结构布局的微观介绍、分析。汉代注释书有了专诗、专文的主旨内容说明。《诗经》每篇前毛亨的“小序”,是概括介绍一篇诗的旨意。郑玄《礼记注》对《礼运》《礼器》《学记》《乐记》四篇内容的说明,陆德明《经典释文》分别有这样的介绍:“郑云《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及阴阳转旋之道”“郑云(《礼器》者)以其记礼使人成器。孔自谓子贡瑚琏之器是也”“郑云《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郑云名《乐记》者以其记乐之义”(见《十三经注疏》)。汉代多种注释书一般只是诠释句意;没有诗文的篇章结构分析。。王逸、赵岐的“章句”之学,也只是在字、词解释外,再“串讲”句意。注释书经魏晋发展到唐宋如孔颖达《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礼记》“正义”、贾公彦《周礼》《仪礼》“正义”、张守节《史记正义》、邢呙《论语正义》、孙爽《孟子正义》、朱熹《四书集注》等,继承前代“章句”之法外,扩展到对原文章节结构组织的分析。这是注释书释义内容的一个大发展,也是中国文章学篇章结构分析的产生。   这里要说明,注释书在唐宋时期的这个大发展,是其自身的性质、目的任务决定的。注释书的性质是诠释原著句意,目的任务是帮助读者读懂、学习原著。这样除了解释原文的字、词外,还需要对原著的篇章结构作出分析。这里还要说明,唐代“正义”已出现用于诗文篇章结构分析的全部术语如“句”“章”(又称“经”“节”“条”,下再分“重”[层])、“段”“篇”等,而且清楚的分出句、章、段、篇四级单位。《文心雕龙?章句》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在“正义”里可清楚的看出。下以孔、贾二氏和朱氏的“正义”“集注”为例来谈。   1.0 孔颖达、贾公彦“正义”中的篇章结构分析   1.1 分析全篇结构   (1)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以富得民。正月之吉,……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自此以下至职末分为两段:从此职首至“以富得民”,一段十条,明经国之大纲、治政之条目;自“正月之吉”以下至职末明颁宣前法,依事而施。](《周礼?天官上?大宰》)这是就《大宰职》全篇而论,共分两段。   (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从“昔者仲尼”以下至于篇末,此为四段:自初至“是谓小康”为第一,明孔子为礼不行而致发叹;……自“言偃复问曰‘如此之乎礼之急’”至“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为第二,明须礼之急前所叹之意;……又自“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至“此礼之大成也”为第三,明礼之所起:……又自“孔子曰呜乎哀哉”讫篇末为第四,更正明孔子叹意也……](《礼记?礼运第九》卷21)这是分析《礼记》第21卷全卷结构的,共分4段。   (3)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此篇凡二十四章,唯此云“子言之曰”。余二十三章皆云“子曰”,以篇首宜异故也。]子曰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