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思维差异对句子翻译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句子翻译影响

中西方思维差异对句子翻译的影响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思维是语言的内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英汉思维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本文旨在研究英汉思维差异对句子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思维差异 句子翻译 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6-0062-02   洪堡特曾说: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这反映了语言与精神交互影响的关系,其中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尤为明显。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语言,倘若没有语言,则思维犹如一盘散沙;另一方面,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在是思维的形式。一旦语言离开思维,就变成毫无意义的声音,而不再是音义结合的交际工具。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人类思维的基本活动形式其一般特征是同一的”,但是东西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物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这就导致译文晦涩难懂。因此,在翻译活动中有必要对比源语与目的语的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本文是在句子层面上揭示中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 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对句子翻译的影响   1.有灵主语和无灵主语   中国人习惯于主体性思维方式,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而西方人偏好客体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自然为本体。因此,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汉语常用人称做主语,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以“有人”“人们”等泛指人称为主语,这些叫作有灵主语。而英语中为了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却多用物称做主语,也就是使用无灵主语。   例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 steps.   译文1:厚地毯杀死了我的脚步声。   译文2: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例子中的译文1让人摸不着头脑,地毯怎么可以杀死脚步声,因其没有考虑到中文的主体思维方式。译文死板得把英文的客体思维表达方式套用到中文里,翻译不地道。   所以,在具体的句子翻译中要灵活地转变主语,有灵主语和无灵主语的选择对整个句子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是否准确、地道。   2.主动句和被动句   因为中国的主体思维,所以汉语句子常带有主观性色彩,主动句也较多。英语则恰好相反,西方人重客体思维,表现在语句中,英语多被动句。   例2:Table tennis is played all over china.   译文1:中国到处都打乒乓球。   译文2:乒乓球在中国到处去被打。   译文1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将英语的被动句译为汉语的主动句,是一句地道的汉语。而译文2遵从英文的客体思维将原句直译为被动句,译文虽然没有句法问题,但是显得生硬、不自然。   所以,在句子翻译中考虑到中西方的主客体思维差异,要适当对译文的主被动结构进行相应的转换,从而得到更加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二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对句子翻译的影响   中国人重视感性思维。历经千年历史,汉语成为一种“形随意动”的语言,它“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使文字随着作者的意念而最终达到知与行、动与静、内与外、理与气、形与神的相互融合,完美统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合。   例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诗是典型的意合语句,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一一摆出来,无须其他结构就将深秋村野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的情景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是意象的叠加与融合。   而英语正好相反,西方人强调科学实验和形式论证,英语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以形达意的语言,其功能是描述性的。“西洋语言是法治的”。英语结构严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   例4:The confidence that the west would remain a dominant force in the 21st century,as it has for the past four or five centuries,is giving way to a sense of foreboding(预兆,凶兆)that forces like the emergence of fundamentalist Islam,the rise of East Asia and the collapse of Russia and Eastern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